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作 者:
杨军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摘要】“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透过教育实验这一窗口, 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态势也就昭然在目:1、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认识;2、重视非认知因素的培养;3、课程设置综合化、灵活化、多样化;4、改革教学方法;5、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6、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7、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8、改革教育评价制度。

      【关键词】教育实验 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学改革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教育实验热潮,实验的种类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空前的。教育实验之所以在当今受到如此之大的重视,是因为“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教育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深深认识到,我们几十年来在理论上“坐论其道”、空泛议论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已太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已成为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从纯理论、纯思辨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去寻求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实验得到广泛发展就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目前,我国教育实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有相当影响的教育实验多达百余种,全国现有5000多个实验点,近100万实验对象,而且实验的层次、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大型实验,也有中小型实验,甚至还有微型实验。教育实验已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学制改革实验,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考试制度的改革实验等。可以说,当前的教育实验是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大检验。通过检验,除旧布新,使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们可以把教育实验当作一个窗口,通过对当前教育实验的内容加以分析研究,从中使我们及时了解和把握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态势。

      一、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当前教育实验的研究内容之一是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我国的教学目的至少包括四项内容,即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论受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影响,把教学的基本任务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国外,许多国家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开始重视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并就此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如布鲁纳倡导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就主张重视教学的结构性,并运用发现教学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赞可夫把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并进行了20年的实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小学实验教学体系”,等等。这些教学理论引入我国后,大大活跃了我国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面对我国教学理论的落后局面和世界潮流的冲击,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当前的许多教育实验中,几乎都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实验的出发点。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不仅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目标,而且也把发展智力、形成技能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的趋势又引起了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属性的重新思考,并且出现了多种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已不仅仅把教学过程的任务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把培养智力、形成技能、发展个性也都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对教学过程本质属性的全面理解也引起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的变革,使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不单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划分的,而是把发展智能与技能并重,并积极探索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模式。对教学过程本质属性的全面理解,标志着我国教学理论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重视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当前我国教育实验的研究内容之二是重视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当前进行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希望教育”等实验就十分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变“苦学”为“乐学”。这与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做法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我国传统教学在单一的目标引导下,存在着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忽视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强调灌输,教学内容上重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在当今世界,不仅出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热潮,其中心思想是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重视人的动机、需要、兴趣、价值观的发展。而且出现了一批较为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合作教学理论,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等。这些理论对我国当前开展的教育实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重视非认知因素的问题,从而也为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三、课程设置综合化、灵活化、多样化

      当前我国教育实验的研究内容之三是课程方面的改革,出现了综合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趋势。所谓综合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一些相关的科目合并为综合课程,如初中阶段开设的集历史、地理、文学于一体的社会科学课和集物理、化学、数学于一体的自然科学课。这种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可以减少课程门类和必修课的数量,以便于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二是课程结构综合化。如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并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举,法定课程和自设课程并举,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并举,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并举。所谓灵活化,即使课程安排的顺序灵活多变,改变了以往课程安排机械死板的做法,依据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提前开设一些课程。如有的学校在一年级开设自选课,外语课提前到小学开设。有的实验学校各年级都开设劳动课。在课程设置上不仅灵活多变,而且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有的学校增设了电子计算机、人口教育、科普知识、农业生产知识、思维科学、家电维修、家政等多种选修课和职业技术教育课。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学到了应用技术,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革教学方法

      当前教育实验研究内容之四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就是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手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当前教育实验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合作化趋势。打破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在教学中集思广益,教学相长,而且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通过读议练讲四种方式,使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教师再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局面。二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因素。这是针对以往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呆板,学生从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致产生“厌学”的思想而倡导的。在当前的教育实验中,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就很好地克服了这种弊端,学生从中体验到轻松愉快的感觉,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