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界迄今为止关于因材施教心理学依据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传统心理学的个性差异方面,缺少对当代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与借鉴,因此,认真审视和筛选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心理学“新”依据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仅就“因能施教”的心理学依据作些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一、认知风格与因能施教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或认知类型,指个体通过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智能因素在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它属于智能差异的范畴。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认为,划分认知风格的最主要维度是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dence),在以极端的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为两个端点所构成的认知风格连续体上,每个人都占据一定的位置,总体呈正态分布。他运用“框棒测验”(Rod and Frame Test)和“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归纳出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基本特征: 1.自我与非我。以自我作为主要参照系的方式是独立于场,以非我(即外界)作为主要参照系的方式是依存于场。 2.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它涉及的是认知方式而不是认知内容。 3.普遍性。在认知方式连续体上总能确定其相对位置。 4.稳定性。认知风格在其连续体上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 5.两极性与中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处于对立的两极,而且不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在价值取向上呈现中性。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不存在水平差异,只存在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 1.年龄差异。场独立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场依存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此趋势同样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方面。 2.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依存于场,特别是青春期开始后。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既属于智能差异的范畴,又属于学习风格的范畴。因此,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便成为因能施教的理论前提之一。 表1.场独立性者与场依存性者的学习特点[①] (表中“学习风格”实为“认知风格”)
1.在程序教学中,场依存性者倾向于程序教学的既定程序,场独立性者倾向于自身的认知风格,因此,欲对场依存性者与场独立性者实施有效的程序教学,均必须把程序教学中的知识逻辑与学生的认知风格联系起来。对前者就要使知识逻辑在最大限度上符合其本身固有的认知风格。对后者即要使其认知风格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知识本身固有的逻辑。 2.在识字教学中,对场依存性者宜采用分散识字方式,这是因为场依存性者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区别分化所学字的相同或相近因素。相反,因为场独立性者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故在识字教学中宜采用集中识字方式。 3.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场依存性者善长于总体把握所学材料而其具体分析能力不足,场独立性者倾向于对细节或部分的分析理解而缺乏综合把握材料整体的能力,所以对前者应注重其具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对后者应加强其整体综合能力。 4.在数学教学中,场依存性者偏爱于问题的直观性,而场独立性者偏爱于问题的抽象性,因此,对前者应在充分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后者,除充分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外,还要训练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场依存性者比场独立性者更注重和需要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并且在消极强化(如批评)的信息反馈条件下,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明显低于场独立性者。故而对前者应及时准确地给予其学习结果反馈,并尽量避免批评等消极强化手段的运用。对后者一方面应力求优化完善其认知方式,使之与教学方式和知识逻辑三者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其学习自我评价能力,并能正确对待教师及他人的外在学习评价。 二、智力类型与因能施教 智力类型是指根据人脑在学习过程中活动机制的差异,不同智力因素以不同方式在心理能力上的不同组合状态。一般可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型,此类型易按照外部规定或内部需要高速度地接受或排斥外界信息。二是波动型,此类型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强,兴趣广泛,但对同一问题的持久性差。三是中转型,此类型所接受的外界信息不能很快地进入存贮记忆,它必须经过学习者自身信息加工系统的筛选与过滤,这个类似于经验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对大脑接受外界信息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四是反馈型,此类型由于感受区较弱,故接受外界信息的速度较慢,但其反思能力较强。 直接型与波动型的智力活动速度都比较快,可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如果不帮助他们提高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持久性,便会导致不良智力品质(如眼高手低、不求甚解等)的养成和习惯化。我们把这两种智力类型合称为快智型。 中转型与反馈型的智力活动速度比前两种较为缓慢,他们往往需要经过包括课余在内的较长时间才能掌握所学知识。但如果能成达成所学知识与自身知识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沟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反刍”改造,那将能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独特优势。我们把这两种智力类型合称为慢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