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1)01—0027—06 教学论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是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换的一个世纪。在世纪之交,通过对我国教学论在这100年中的发展历史加以回顾、总结和反思, 对于准确把握21世纪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走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世纪我国教学论的主题是力图通过对教学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化探索,实现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换。以此为依据,我国教学论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现代教学论的萌芽时期(1900年—1949年) 鸦片战争以后,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代表的一些思想进步人士和知识分子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在教育上,一方面仍以“尊孔读经”为主,另一方面也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受“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开始解体,“新教育”逐渐萌芽。 1.废科举,兴学堂,建学制,厘定教育宗旨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实行“新政”。文化教育方面的“新政”主要有:诏开经济特科、诏废八股文程式、诏令各省设立学堂、拟定《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等。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提出了我国近代最早的教育宗旨:“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1〕1906年, 学部又拟定了一个新的更明确的教育宗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个教育宗旨的核心是“忠君”,指导思想仍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近代实业发展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教学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仅仅是制度层面的改革,从总体上讲,还未能触及教学现代化的核心——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只是教学现代化的启蒙和准备阶段。 2.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引进与传播 1919年5月,杜威应邀来华讲学, 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此后,一些有名的实用主义学者,如孟禄、推士、麦柯尔、柏克赫斯特、克伯屈等也纷纷来到中国,将智力测验、教育测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和文纳特卡制等介绍到中国,进一步促进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中小学也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文纳特卡制等进行了教学实验。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当时我国的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究其原因,从宏观上讲,我国当时的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陈腐的旧的教育观念和制度有很大的市场。实用主义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观点,要求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组织到教学过程中去,非常适合当时中国教育界反对保守、落后的封建教育的需要,被认为是改革旧的教育制度的对症良药;从微观上讲,实用主义教育特别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是教学的中心,对我国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儿童主体地位的传统教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3.两种类型教育、教学实验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出现了本世纪的第一次教育实验高潮,形成了中国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宏观、综合的社会教育实验和微观、规范严格的教学实验。 (1)宏观、综合的社会教育实验。国民党统治时期, 我国农村经济日趋凋敝、崩溃,农村教育问题引起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的重视。各种农村教育实验运动纷纷出现——如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验、晏阳初的定县实验、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陈鹤琴的“活教育”实验等。 这种宏观、综合的社会教育实验具有以下特点:①这是一种社会改革性质的宏观教育实验,不同于科学研究性质的规范较为严格的教学实验。它们针对当时社会的时弊,以某种哲学或社会思想为基础,提出改造、革新社会的主张,使学校教育改革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希望通过改革教育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②这些社会教育实验的倡导者们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试图以教育来改造现实社会,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突出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主体性。其不足之处是过分夸大了教育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和主体性,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导致它们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并以失败而告终;③从传统教学的“重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在教学中要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探索和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例如,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陈鹤琴也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在旁指导儿童,怎样指导,怎样思考。越俎代庖,是教学中的大错。”〔2〕 (2)微观、规范严格的教学实验。 这一时期这类教学实验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的教学实验。这种教学实验的代表是艾伟先生的汉字心理学实验和小学语文教学实验。从1923年开始,他对识字心理、常用字量、汉字简化、横直读比较、中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速度等进行了实验,对于提高汉字的学习效率、推动汉字简化、汉字由直排改为横排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编写小学语文课本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