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研究

作 者:
高文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资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课程与教学是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概念,课程研究涉及的往往是教学的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有关课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方面。教学涉及的则是过程、方法,即如何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实施教学,其主要研究课题是激励、交往、参与和反馈。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这两个领域中分别都有相当多的研究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似乎并不考虑对方的存在,以至于造成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分离,从而产生了学术性领域课程与教学研究各自为政的现象。与之相反,在实际发生的教学实践中,课程与教学必然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教师在考虑怎样教的同时,必然涉及教什么的问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某种课程观点的影响。为此,对课程研究的兴趣正在以传统方式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员中蔓延。与此同时,为保证课程的成功开发,一些课程研究人员也已认识到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他们正试图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构建并指导相应的教学实践,然而,如果研究人员对现实中发生的教学活动缺乏真正的了解,这种努力往往难以奏效。因此,课程研究人员也正在试图进入教室,以便用更贴近教学现实的方式去检验有关课程的适用性,去探讨教学实践中的课程问题。鉴于课程与教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的密切联系,理论界正在努力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揭示课程与教学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联系,试图开辟一条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研究的新途径。这一研究强调如何实现课程向教学实践的转化并重视发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确定教师在组织现实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的双重重要角色。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分别从课程与教学两个领域去探讨造成课程与教学、教学与课程分离现象的原因。长期以来,有关课程的研究通常涉及两个层次的水平:制度的水平与经验的水平。制度课程论作为一种正规的课程,反映了社会所默认或共有的有关学校教育的一般观念。它以相对比较抽象的模式集中了有关课程的规范性知识,决定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本质。该模式通常采用文件形式进行诠释,但它更广泛地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参与者以及有关团体的共识之中。制度课程论具有密切相关的外部与内部功能。从外部功能看,制度课程论力求反映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便将社会的期望转变为学校教育工作可以依据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妥善的安排,然后,通过学科形式的编排使内容更适用于课堂教学。显然,在制度水平上,课程是行政官员用以控制学校,使之适应社会的变革,紧随迅速变化的政治形势的便利工具。从内部功能看,制度课程论则可提供确定和管理教师工作的规范,从一般意义上帮助教师理解、实施、调控教学。因此,制度课程论极易将课程与教学分割开来,将两者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直线式的,即课程规定学校教育的实质,确定教学的内容与程序,然后,教学则力求忠实地传递课程。总之,制度水平上课程研究割裂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狭隘化。与此同时,依据行为心理学的教学研究,则将教学简单地视作传递内容的一条通道。传统的教学概念是围绕着据假设独立于具体课题或学科内容的学习、记忆、动机、练习、强化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构建的,并据此确定教师可用以完成其工作的教学技术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领域中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分离则进一步加剧了课程与教学研究之间的脱节现象。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致力于构建教育的概念体系和加强技术学研究的过程中,十分突出学校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与职业化,力求纠正课程与教学研究脱节与分离的弊病。他们主张将课程视作“结构化的社会过程”、“事件”、“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西”,或“在师生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思维产物”。总之,他们认为,课程并不是作为文件而存在的,课程应该是在师生共同处理内容、获取意义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根据这一观点,对经验课程的研究受到重视,得到强化。追溯历史,对经验课程的关注由来以久。早在十九世纪,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们,如: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就十分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以及由这些经验形成的意义,即课程。经验课程同样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一贯反对以极端对立的方式思考教育问题,他指出教育思想史就是以外力形成说和内在发展说这两个极端学说的对立为标志的。它们在课程领域中分别表现为“儿童的形成是为了适应内容”的外因说和“把儿童的兴趣视作唯一课程”的极端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为克服上述两个观点的极端性,杜威主张将儿童与课程置于统一情境或环境中。他设想,教学应该是各种“作业”(occupations),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内容应成为师生围绕熟悉的对象和事件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可使用的工具。在这样的作业环境中,经验可不断地引导对学科知识的组织,并同时培养按民主方式生活的能力。当代有关经验课程的研究突出了教师本人的实践知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以及教师作为课程编制者的合法性。为此,在经验课程的研究领域中,学者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研究:1)教科书与教师,2)内容的教学,3)课程的社会背景,4)课堂上的课程与教学:课的结构与过程,即课堂上知识的产生过程,5)课堂教学任务的结构。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有关教科书作为课程的书面载体的问题;探讨了教科书作为课程与教学的联系环节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是如何通过对教科书以及其它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独立驾驭课程并以此为工具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研究了师生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开发融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于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揭示了参与经验课程形成的若干教学因素。在这一领域中,学者们还研究了学校课程广泛的社会背景,强调把课程看作社会再生产的工具,认识到课程中反映出的对不同阶层学生未来职业角色隐蔽的社会期望,从而帮助教师注意课堂上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种种错综复杂现象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有关经验课程的研究中,学者们最关注的是如何变化课程内容,使之适合师生的需要,尤其是为初学者所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