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育的市场经济取向

作 者:
更生 

作者简介:
更生 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府在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形势下,于1992年初着手实施激进的经济改革。激进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1)价格全面自由化;(2)国有和市有企业私有化;(3)稳定财政,限制货币量;(4)贸易非垄断化和商品化;(5)大幅度削减预算支出;(6)实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自由化;(7)将竞争机制引入生产资料市场等方面。1992年6月,俄罗斯政府颁布《深化经济改革纲领草案》,把上述内容的改革具体分为三个步骤:(一)1992—1993年侧重自由化和财政稳定,并着手改革教育;(二)1994—1995年大规模私有化,持续恢复国民经济,使总产值达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继续教育改革;(三)从1996年起,开始振兴经济,使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不低于3—4%。

      俄罗斯这一时期的改革大体上是按计划进行的,基本上废除了行政命令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已初具基础,财政和货币制度得以保存和稳定下来,大多数居民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私有化的进程之中。然而,由于诸多问题在决策方面的失误,旧体制所形成的惰性以及局势的动荡,使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指标。如今仍有诸多的社会矛盾没有缓解,如治安恶化,失业率增大,犯罪率上升,居民生活水平只是在急剧下降后有所改善,但贫富悬殊极大。这一切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直接困绕着俄罗斯的改革进程,也无疑造成对教育的巨大冲击。俄罗斯计划经济的转轨改革将俄罗斯的教育推向了市场经济大潮之中。

      一、经济危机之中的教育现状

      1.国民教育经费急剧减少 众所周知,前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其特点是经济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化,经济管理高度行政化。它的财政体系包括物质生产领域、国家预算和非生产领域三大块,国家预算处于中心地位。作为非生产领域的国民教育的经费一直以国家财政预算拨款为最主要来源,并且它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递增的。1940年占10%,1973年占13%,八十年代初占到15%。只是到八十年代后期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八十年代末期苏联的经济已从停滞转为滑坡,国民经济总产值连年下降。自1991年苏联解体到1994年底,俄罗斯的国民总产值竟下降了40%,这使得九十年代初国民教育经费亦急剧减少,平均只占国家财政预算的7.4%—7.6%,最高时也没有突破8%。且不说教育经费的年增长额根本抵偿不了物价上涨因素所带来的实际损失量,就是既定的款额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也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无法到位。据官方统计,八十年代以来,教育的国家预算只能满足普通学校实际需要量的70%—75%,九十年代初,国家预算拨款仅仅是实际需要的47%,1992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预算拨款只是实际需要的30%,连支付教职工工资都不够。

      2.学校教育功能失控,质量下降 教育财政的危机引发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普通学校,领导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改革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而是如何搞经济创收以弥补预算拨款之不足;不少教师轻本职教学工作,重第二职业以提高自己收入;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学习积极性严重受到影响。据一份区域性调查揭示:有30%的学生对课内学习失去兴趣,转而学习课外与经营有关的商业知识和技能,有50%的学生想同时找份挣钱的活干。在职业学校,由于其贫困的境况学校威信逐年下降,普通学校毕业生报考者日趋减少,其比例还达不到10%。许多15—16岁的九年制普通学校毕业生大量充斥市场,已经开始形成俄罗斯新的童工市场,许多地方出现了9—10岁少年退学的现象,学校里也出现了“死魂灵”——即学籍上在校注册但并不去上学的学生。这意味着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已经无法保证。在高等学校,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1991年46%的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准备离开学校(而1989年时只有18%)。仅1990年一年,俄高教委所属院校中就调出二千余名教师,而且基本上是年富力强、专业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他们一部分流失到经济实体,一部分移居国外。根据社会学家的估计,俄高校五分之一的专业人才、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准备出国。专家、学者的移民规模在20—25万之间,相当于每年大学毕业生的30%。这意味着,到2000年将有近150万左右的高级专业人才离开俄罗斯。而高级专门人才的隐性流失则无法用量化统计。因经济困难高校中高质量的专业教师不得不从事与教学无关的其它工作,这使得他们逐渐荒废了专业,对教师工作的兴趣降低,责任心减弱。此外,高校复杂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近几年,能够按期答辩的研究生人数大幅度减少(只占20%左右),每年俄高校中答辩的研究生论文总数不到三千,而美国每年获得相当于俄副博士的哲学博士学位的人近四万左右。与此同时,报考研究生和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人才,特别是男性,人数锐减。这些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下降和老龄化。

      3.物质设备极度欠缺,教师工资待遇低下 经费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育领域各项机制的正常运转。物质基础的极度欠缺使各类学校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普通学校少得可怜的行政费、事业费和基建费根本无法保证必要的物质基础。多数学校物理教研室演示设备不足65%,实验设备不足55%。全俄有22%的学生就读两部制学校,有6万学生在三部制学校读书。职业学校由于经费不足,连续三年多没出过一部教学电影,有一半多的课程没有教科书;一半以上学校低于每人6平米的建校标准,机床和设备严重老化,只有26%左右符合现代化标准。许多学校甚至被迫取消了即使在1941——1945年二战期间都未被破坏的学生免费午餐制度。高等学校的财政危机就更加突出,其财政赤字随着高教预算拨款的减少而成反比地上升,到1993年已达到1600亿卢布(约近2亿美元)。高校中38%的建筑物破旧待修,对科研设备的需求只能满足20—25%,大学生的月助学金只能保证他们每天8小时中2小时的正常学习。有些学校因支付不起水电费竟在冬末被迫停止供热一、二个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