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一鸣,男,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原文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本文通过关于世界上教育目的的问题的分歧分析,以及中国建国后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变化和认识,认为新时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统一思想:⒈对青年一代的责任;⒉红营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⒊教育与消灭体脑差别、城乡差别;⒋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

      本文的重点在讨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当然也不可能不涉及到一些国际上有争方的问题。

      一、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概述

      在教育目的方面,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分歧。

      英国的教育学家约翰·怀特在概括当前的主要观点时说:“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从其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人把‘个性’和‘自治’看作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相信全面发展,相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些专门领域中取得杰出成绩。还有一些人提倡社会的需求,倡导确保为社会提供一支人数众多的有文化的劳动大军以及确保有知识分子参与的民主制度。一些人强调艺术与文化,另一些人强调人的道德品质。总之,教育目的之多几乎无穷无尽。”①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同下述两点有关。

      (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每个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都有着一个目的。这个目的的可能是明确的,可以用文字或语言明晰地表达出来,也可能是比较模糊的、笼统的,但在实际上指导着他的工作。教育家在阐述其教育思想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隐含着其理想的新人的形象,亦会包含着其对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理解,人的理想形象和教育的理想作用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理想的人的形象是按其对教育的理想作用的理解来设计的。

      由于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育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人心目中的憧憬,就很难作出清晰的描绘。中国古代教育希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士”、成“贤”、成“圣”。对于士、贤、圣可以作各种各样的解释、说明,但很难有一个全面的描述和概括,而且其具体的内容还会随着时代、以及解释者的不同而作出各种修正。

      理想之所以称之为理想,是因为它并不是现实,同现实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甚至可能与现实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当一个教育家在提倡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时,往往要对现实的教育状况,现实教育的结果进行批判,甚至大肆挞伐。

      在新旧时代更选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为突出。教育目的这种论述方法,有很大的感染力,但由于它同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一般人觉得缺乏可操作性。

      教育目的属于理想的范畴,它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以及对人必的理解有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实用主义有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有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有永恒主义的教育目的,托马斯主义有托马斯主义的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有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如此等等。各种社会学,又可以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这样就使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了。

      现在使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的是,能不能在如此众多、甚至相互矛盾的教育目的中综合出一些共同性的东西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论上的分歧

      近现代的教育同古代的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古代,教育是为剥削阶级所垄断的,以培养统治者为目的,教育目的上的纷争集中于怎样的统治者才是理想的,这种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怎样培养。到了近现代,教育已经成了国家的事业、社会的事业、公共的事业。

      为了统一管理全国或一个地区的教育,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社会需要规定统一的公共教育的教育目的。而有人则反对用社会的教育目的束缚儿童的发展。他们主张从人的自然发展出发确定教育目的。其代表人物是卢梭。卢梭认为,人是从自然、人和事物三方面接受教育的。我们的器官和能力的自发的发展构成自然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利用这个发展构成了人给我们的教育;从周围事物获得的个人经验构成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和谐发展走向一个目的时,人才走向真正的目标。

      卢梭的这种理论提出于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他所反对的社会目的,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的教育目的。唯有推翻这种教育目的,才能有利于资产阶级所需的人才的成长。卢梭的理论一经提出, 思想界的教育界便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而实际管理教育事务时,就需要更为 规定性,不能任教育自发地发展。

      另一种理论,强调以提高社会效率为教育目的。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后,一些欧洲国家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个人必须在国家的保护之下才能得到自由,得到发展。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教育的目的也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加以确定,德国的凯兴斯泰纳就主张以公民教育为目的。所谓“公民教育”,是要通过对每个人的教育,以保证“(a)使他们懂得画家的职能,并(b)使他们达到最高的个人效率。”“作为保证个人效率的手段,教育应使学生在社会中找到和其能力相当的位置。”按照这一思路,教育的重点在于公民的责任和职业的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