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扎实推进的关键一年。伴随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发挥了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报告根据有关文献,对2011年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述评。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崇高使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党中央提出了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学者指出,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指导、价值引领以及功能整合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正确引导、整合、统领各种社会思潮,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历史经验看,我们必须抓住目前工业化、市场化和义务教育普及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机,通过公民教育形成价值共识。[1]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德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大中小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涵盖了学校德育的最基本内容,具有普适性。[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要放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3]

      (二)内容上要凸显系统性和层次性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4]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学界展开了广泛研究。有学者指出,必须进一步凝练出指向更加明确、更加集中的价值观,这样可以凸显主导价值观的“核心性”,占领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权。[5]有学者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是一个有机体:承载和彰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是“软环境”;教职员工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实践起着先导和榜样作用;理论学习和实践交互平台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载体。[6]

      学者们普遍认为,国民教育序列中不同学段的青少年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其思想变化也是阶段性的。要关注不同阶段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道德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分层细化,突出重点,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体系。

      (三)途径和方法上关键是“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入情入理。学者们从多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途径,指出要融入课堂教学,把各门课程蕴涵的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要充分利用公共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作为教育的生动形式;要融入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要融入学校管理工作,既注重主题教育活动,更注重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融入班主任工作,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都作为教育的契机。[7]

      关于“融入”的方法,有学者认为,要处理好灌输与感受的关系,注重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处理好知识与方法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处理好课堂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处理好时效和实在的关系,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价值观的升华。[8]有研究发现,电影电视始终在青少年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深化中发挥着稳定的作用。电视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最为广泛。[9]在信息时代,要适应媒体格局调整的新情况,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微博等方式,形成主流舆论强势,使媒体的积极影响最大化。

      二、文化强国建设中教育的使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和任务。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标志。围绕文化强国建设中教育的使命,学者们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一)重视教育对文化自觉的培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的主体是人,人的发展要靠教育。有学者指出,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培养文化自觉有着特殊的意义,具体而言,学校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应当培养受教育者文化自识、文化对话、文化融通和文化创新的能力。[10]学校教育中文化自觉的培养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要注重科学育人,发挥课堂的文化传播职能,传递学科知识中的文化元素;二是要注重主体文化人格养成,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各学科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培育具有更高文明程度的人格;三是要注重文化自身发展传承,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与学,更是文化信念、文化理想的培育和提升。[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