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的民主之道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仕凯(1983-),男,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上海 201620

原文出处:
探索

内容提要:

国家治理能否改善从根本上受制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是否形成了相互支持关系,而政治能力则是塑造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国家能力,因此政治能力的强弱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只有当现代国家具备塑造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政治能力时,国家治理才能依托现代国家的政治框架获得改善,因此,对于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分析就必须以政治能力为中介。如果民主政治体制能够增强现代国家的政治能力,从而有力地塑造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那么民主政治体制就能够改善国家治理的水平;如果民主政治体制弱化了现代国家的政治能力,从而瓦解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那么民主政治体制将对国家治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将现代国家带入国家治理的危机状态。以增强政治能力为中心来构建民主体制,是现代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我们重新理解国家治理的民主之道的关键。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7)02-0147-08

      民主是现代国家进行治理的方式。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它是现代国家的政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它是现代国家的政治框架的重要类型。民主与现代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成社会科学界的热点议题,又由于民主体制已经成为最具政治正当性的政治体制,所以人们普遍地希望民主体制能够发挥出推进国家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国家治理的经验却不能充分证明民主体制能够改善国家治理,因为非民主体制下的国家治理同样取得了较高的水平,同时民主体制下的国家治理也不能始终取得好的效果。特别是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作为自由民主体制典范的西方发达国家也被一系列严重的治理难题所困扰,于是民主体制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质就变得更为突出了。本文试图在引入政治能力这一中介变量的基础上重新解释民主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政治能力通过塑造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进而对国家治理发挥了决定性影响,所以,民主能否改善国家治理,有赖民主是否增强了政治能力。

      1 国家治理与政治能力

      我们生活的时代,就其政治意涵而论,是一个国家治理的时代。国家治理已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政治主题,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以及后续的经济衰退,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它凸显了世界各国国家治理遭遇的困境,因此标志着国家治理开始进入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核心位置。在金融危机之前,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经济、社会、政治问题,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家治理上保持着良好的表现,所以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治理困境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普遍以为,只要发展中国家遵照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的标准,不断改善本国的政治体制,那么治理困境就能够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充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严重的治理困境,因此世界各国都必须直接面对治理困境本身,进而需求改善国家治理的方案[1]。

      国家治理成为当今世界的政治主题,表达了以下内容:首先,当今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积重难返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问题,这些问题在有些国家甚至到了不可治理的地步,使得这些国家遭遇到了国家治理的危机;其次,国家治理的问题和困境只能依托现代国家的政治框架才能解决,这就意味着国家治理成了政治生活中的核心议题;再次,国家治理的问题和困境广泛地存在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需要改善国家治理的水平,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其实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最后,国家治理能力的竞争以及国家治理水平的竞争,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中将变得愈来愈重要,至少在政治领域中它们将取代政治体制合法性竞争的中心位置。

      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活动,所谓国家治理就是指在现代国家的政治框架之内的治国理政。具体而言,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的政党、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以相互协作的方式推进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改善公民权利与福利的整体过程以及具体活动。不言而喻,国家治理的主体不局限于国家机构,社会力量在国家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治理的方式主要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协商合作;国家治理的目的也不局限于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而是要在推进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不断改善私人利益,从而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协调。因此,国家治理的本质是要平衡国家立场与社会立场,致力于在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国家治理的基本维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状态反映了国家治理的现实水平,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也会制约国家治理水平的改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既是国家治理的积极结果,又是国家治理的良好基础,只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关系的基础上,国家治理才能获得不断改善的空间。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形态不是任意的,它始终处在现代国家政治框架的塑造之下,而且只有当现代国家形成之后才能存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现代国家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它在垄断暴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于明确的、连续的疆域内人员、资源、活动的有效控制[2]27。现代国家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国家竭力渗透社会、社会努力控制国家等内容组成的复合过程,所以,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一开始就蕴藏在现代国家的政治框架之中,并且对国家治理产生关键影响。

      直接统治是现代国家区别于传统国家的关键所在。直接统治是指国家政权将传统的中间势力从统治过程中排挤出去,从而依靠自身的组织体系将统治建立在民众之上。直接统治实现了国家对社会资源和活动的有效控制,同时也必须直接面对和回应社会需求,从而将社会纳入现代国家的政治框架中来。查尔斯·蒂利指出:“随着直接统治在整个欧洲扩展,普通欧洲人的福利、文化和日常事务变得前所未有地依赖他们碰巧居住的国家。在内部,国家着手推行国家语言、国家教育体制、国家军事服务以及许多其他事物。在外部,它们开始控制跨越国界的运动,运用关税和海关作为经济政策的工具,把外国人看成需要限制权利和严密监视的与众不同的人。”[3]127直接统治是国家与社会深刻互动的过程,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形态是直接统治的结果,因此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也自然蕴藏于直接统治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