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不要忘记95年前建立政党的初衷,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懈为之奋斗。大道如此,艺术之道亦应如此。 艺术是人类用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独特创造,它的宗旨即初心,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为人不仅是物质动物,更是高级形态的精神动物,需要理性、富有情感和审美地把握世界,以坚守独有的精神家园。这是人之为人的文化根基。因此,不忘艺术的初心非常重要。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精辟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他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自信理应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艺传统。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凡是有人的地方,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艺术亦然。包含了艺术自信在内的文化自信渗透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方方面面。其作为基础,更广泛地深入到人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中,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成为一切言行的“基因”,铸就了每个人在现实激荡中的竞争耐力和思维定力。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理论指南,沿着正确的航向,扎实做好高校“双创”工作。 首先,高校的“双创”工作一定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指导。 高等艺术教育不忘初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指不忘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的指导地位。然而有的高校在“双创”工作中已经出现忘掉艺术初心的倾向,已经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误把扬名赚钱和仅止于就业当成了“双创”的初心。这绝对是对“双创”的误解。 “双创”的第一个要领就是习总书记强调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高等艺术院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艺术人才的阵地,代表着民族艺术思维的较高水平。2013年8月19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巩固”,即“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从文化自觉与自信、艺术自觉与自信的高度,联系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深刻反思:有没有坚持与时俱进的民族化、中国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没有真正做到将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有没有将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在这些问题上,一些同志在哲学思维上产生了误区:往往片面地强调文化化钱,片面地强调艺术只看群众喜不喜欢,忽略了文化的宗旨是化人、艺术的初心是养心,淡化了艺术教育的引导作用,从而引发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艺术宝塔的塔尖上的引领者不是鲁迅、郭沫若、茅盾,也不是钱钟书,而变成了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在此不是否认他们给老百姓提供娱乐所做出的贡献,而是说应反思如果民族艺术的精神偶像从鲁迅变成小沈阳,这中间的文化落差、精神落差和道德落差,乃至人格落差有多大。 中央音乐学院的老院长、艺术学升为独立学科门类的重要举旗人于润洋是一位儒雅气十足、真正有良知的大学者,也是中国音乐学的开创人之一。他曾说,如果不讲哲学,不全面、辩证地把握好既要服务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既要适应需求,又要提高素养,那么就走偏了。他以中国音乐电视(MTV)为例,说其中虽不乏好作品,但不少作品都是把本来是人类高级形态的、满足听觉需求的、没有具象的审美文化,大量转化为满足观众视觉快感的具象文化,这样就普遍降低了国人的音乐文化素养。于润洋的教诲值得我们反思。 同样的道理,如果“双创”只追求就业率和赚钱,忘记了艺术的初衷,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决定着该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一方面,我们不能将艺术从属于政治,用政治思维取代审美思维;另一方面,也不应走向另一个极端,令艺术从属于经济。 现在高等艺术教育界确实存在着某种脱离社会需求的倾向,或者说是某种学非所用的倾向,我们强调“双创”就是要纠正这种偏向,但绝不是又走向悖离艺术教育宗旨的实用主义极端。在哲学思维上,我们务必不再使用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而学会在“双创”的背景下,坚持一种执其两端、取法乎中、兼容整合、全面辩证的和谐思维。这是一个民族在哲学思维层面上的深刻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决定着民族的命运。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曾精辟地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哲学精神指引,离不开历史镜鉴启迪,离不开文学力量推动。”我认为,这里的文学不仅指小说、诗歌、散文等,而是如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提到的“诗”一样,指的是人类以审美方式诗意地把握世界的一切文艺形式,包括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所以,我赞成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提出高等艺术教育要不忘初心,要坚持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文化不是急功近利地化钱,艺术也不只是要养眼,更要通过养眼进而养心。只有靠文化把人的素质提高,靠艺术把人的境界养高,才可以靠高素质、高境界的人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万勿短视地以文化化钱、让艺术止于养眼,甚至花眼乱心、败坏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质。 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的生命在创新,但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最好的创新。艺术院校大学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思维僵化,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另一种是数典忘祖,悖弃传统,盲目西化,唯洋是从,搞“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并误以为是创新。如将《三国演义》改成了“二国演义”,还美其名曰“创新”。这种脱离继承妄谈创新,恰如鲁迅说的“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荒唐可笑。如果一个民族离开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精神血脉,将无创新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