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表达的模糊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季水河,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湘潭 411105);季念,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湘潭 411105)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20世纪初期,中国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表达具有模糊性,是将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新写实主义作为现实主义理论加以看待的。这种理论表述的模糊性,与其混合的理论资源有关,受到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想、俄日杂糅的新写实主义理论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初期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其主要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发展的先河,二是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三是奠定了中国接受经典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在中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古已有之,从《诗经》开始,中经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都体现了一种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形成了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中国,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范畴和一种文学理论却是舶来品,是20世纪初期从西方引入并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范畴和理论主张。20世纪中国文学界和理论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20世纪初期,是中国文学界和理论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认识和表达的模糊期。

       一、20世纪初期中国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含糊表述

       20世纪伊始至30年代以前,中国文学界和学术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和论述,基本不用现实主义这个概念。现实主义这个概念“仅仅在胡愈之1921年所写的《近代文学概观》中出现过一次”①。在这段时期,文学界和理论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和研究,主要是采用与现实主义相似或相通的概念加以表述的,如: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1.写实主义替代现实主义

       写实主义是20世纪对现实主义的最早表述,也是20世纪初期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概念。写实主义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写实向写实主义的转换。中国最早提出写实概念的是梁启超和王国维。1902年,梁启超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首先使用了写实概念。他说:“小说为文学之上乘也!由前之说,则理想派小说尚焉;由后之说,则写实派小说尚焉。小说科目虽多,未有能出此两派范围外者也”②。1908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谈到词的境界时,也使用了写实概念。他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合乎于理想故也”③。梁启超和王国维关于写实与理想的相关论述,也被学术界“当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起源”④。

       五四时期,是从写实向写实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虽然还在沿用写实概念,但更多人却在使用写实主义术语。用写实概念时,偏重于对中国文学的改良或文学革命;用写实主义术语时,偏重于对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评介。李大钊、陈独秀在谈到文学革命时,都主张建立新型的写实文学。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中强调:“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⑤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主张,文学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⑥。而在介绍外国现实主义文学时,李大钊、陈独秀也同胡适等人一样,多用写实主义去介绍、评价外国作家作品。李大钊在《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一文中介绍“俄国之平民诗派”的代表人物涅克拉索夫时,认为他诗歌中的议论,“几分起于其诗之比喻的说明极重写实主义。”⑦陈独秀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评谭》中,梳理了现代欧洲文艺发展的轨迹,指出了现代欧洲文艺发展的趋势。他说:“十九世纪之末,科学大兴,宇宙人生之真相,日益暴露,所谓赤裸时代,所谓揭开假面的时代,喧传欧土,自古相传之旧道德、旧思想、旧制度,一切破坏,文学艺术亦顺此潮流由理想主义再变而为写实主义(Realism)更进而为自然主义(Naturalism)。”⑧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中认为,易卜生主义就是写实主义。他说:“易卜生的人生观就是写实主义。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叫人看了觉得我们的家庭社会真正不得不维新革命—这就是‘易卜生主义’”⑨。正因为五四时期文学界在译介外国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时多用写实主义,所以,“现实主义,在‘五四’时期一般叫做写实主义”⑩。

       2.自然主义混同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是20世纪初期对现实主义的另一称谓,也是五四前后影响较大的文学理论概念。那时,人们之所以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交替使用和混为一谈,这与当时文艺界和理论界“还分不清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两种文学思潮的界限有关”(11)。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茅盾、谢六逸、李之常等。他们全面探讨了欧洲自然主义文学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上的自然主义理论,首先必谈茅盾,他既是自然主义讨论的发起者,又是自然主义理论的领军人物。1922年,茅盾作为《小说月报》的主编,发起了对自然主义的讨论。他在当年2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3卷第2号上,发表了致读者信。他在信中明确提出:“中国文学若要上前,则自然主义这一期是跨不过的”,并呼吁读者参加讨论,对自然主义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在同年5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3卷第5号上,开辟了《自然主义的论争》专栏,发表了10多封读者来信和他与谢六逸等人关于自然主义的答问。茅盾除了做组织工作外,还身体力行地投入研究,他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是当时自然主义研究中的名作。该文介绍了欧洲自然主义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概括了欧洲自然主义的特点,指出了中国现代小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肯定了欧洲自然主义对中国现代小说的意义。他说:“自然主义是经过近代科学的洗礼的;他的描写法、题材,以及思想,都与近代科学有关系。”“自然主义最大的目标是‘真’……所以若求严格的‘真’,必须实事求是地观察。这种事实地观察便是自然主义者共同信仰的主张。”左拉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写法“最大的好处是真实与细致。一个动作,可以分析的描写出来,细腻严密,没有丝毫的不合情理之处。”中国现代小说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专记连续的许多动作的‘记账式’的作法和不合情理的写法,只有用这种严格的客观描写方法能慢慢校正。其次,自然主义者事事必先实地观察的精神,也是我们所应当引为‘指针’的。”这种“客观描写与实地观察”是医治中国现代小说游戏消闲观念和不忠实描写的两件法宝(12)。谢六逸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又一力倡者和研究者,他关于自然主义的研究成果有《自然派小说》、《小说作法》等。谢六逸认为,自然派小说突出的特点是“用科学家的态度”去“探究人生社会的真相”,“考究材料的善恶美丑”;用理智“去分析解剖一切事实,寻出人类社会的虚伪。”自然派所强调的“观察要细密,却不可预有成见”的“客观的态度是作小说唯一的要件”,也是医治中国小说虚伪、仿拟弊端的一剂良药(13)。李之常关于自然主义的研究也颇有影响,他的《自然主义的中国文学论》一文,在当时也是代表性成果之一。他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用自然主义的“真”去医治当时中国文学中存在的“空想和教训”(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