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政治学的三维视角

作 者:
周杨 

作者简介:
周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城市政治学隶属于政治学的城市研究分支,包括城市、市郊和城市化多个方面。作为一个多视角的研究学科,城市政治学囊括了精英主义、多元主义、城市机制论、新政治经济学以及多中心治理等五大视角。在研究主题上,城市政治学涉及城市政治的权力结构、城市领导与地方政府机构、城市社会运动、城市公共空间与城郊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等研究主题。虽然城市政治学研究成果丰硕,但目前关于城市政治学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不同学科研究城市问题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借鉴和吸收国外城市治理的实践经验,将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5 期

字号:

      城市政治是城市中以及关于城市的次国家空间的政治,它涉及城市中的多样政治结构,包括种族-社会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彼得·约翰认为,“城市政治学一方面是对一个空间范围内运行的描述和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对与城市和城市区域相关的更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进程,以及关于两者的研究。”[1]城市政治学的兴起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在当前全球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国与国的竞争已经上升为中心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城市作为次国家地区其地位和重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本文尝试对19世纪末至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主题作一个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城市政治学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转型时期,但我国关于城市政治学的研究较分散,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对西方城市政治学研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并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一、城市政治学的兴起

      城市政治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实践需求和知识背景,它最初源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所引发的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一时期的城市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问题的揭露和分析上。其后,随着实践需求的不断变化,城市政治学的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城市政治学兴起的实践需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工业、交通以及技术的进步,城市从前工业时代小规模的商业中心成为了国家生产的中心。大量外来移民的持续涌入使城市人口比率在1890-1920年间翻了近十倍。同时,城市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口从乡村进入城市。然而,城市在人口和规模上的急剧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除了住房紧张造成的公共服务超负荷、低劣的生活环境、传染疾病等社会问题外,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城市管理部门效率低下和政治腐败。

      这些城市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当时的城市政治体制无法适应城市政治结构的急速变化,一方面,州政府跨越市政府直接管理城市。由于前工业时代城市的地位和重要性远不如工业化时期,法律设计和制定者们并没有专门赋予市政府管理城市的权力,而只是将城市作为州议会立法创设的公司。为应对急剧的社会变化,州政府设立了多个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城市,但由于职责不明确造成多头治理引发了管理的混乱。另一方面,市长缺乏足够的行政权。美国当时实行的弱市长强议会制使得议会同时掌握着立法和行政大权,而市议会仅有制定政策和任免部分行政官员的权力,这使得市长缺乏充足的行政权力对各部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市政府权力方面的缺失使得整个市政体制效率低下。面对与城市化发展脱节的市政体制,市民纷纷要求改革,城市治理在这一时期表现为对城市行政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二)城市政治学兴起的知识背景

      19世纪末,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兴起和发展,美国学界对城市问题的研究侧重于揭露和分析这一时期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政治腐败、暴力冲突、城市犯罪等。20世纪20年代后,小城镇作为美国社会的缩影成为了城市政治研究的焦点,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政治学术研究主要把小城镇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内容囊括了社区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各大方面。

      大萧条后,美国学界开始从理论层面进行自我反思,特别表现在对自由和民主两大理论的重新定义和思考上。同时这一时期,受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的影响,社区研究从小城镇转移到了较大社区中某些层面的治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罗伯特林德与海伦林德夫妇在《中等城镇》和《转型中的中等城镇》中对中西部地区权力不平等的研究,以及20世纪40年代末,劳埃德沃纳对美国较大的“扬基城”的社区政治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讨。

      20世纪50年代,城市政治学将社区研究与地方政府体制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开创了城市政治学研究的新进路。特别是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对城市权力结构的研究构成了城市权力研究的两大传统,开启了长达10年关于城市社区权力结构的学术争论。

      20世纪70年代,在反思以上两派争论的基础之上,增长机器论及城市机制论对城市政治学的关注焦点进行了讨论。哈维莫罗奇和保罗彼得森指出,城市政治学的关注焦点应该是研究“谁”为了“什么”而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不是仅仅侧重于分析“谁统治”。城市机制论者则不再局限于将权力看做是一种单向的控制权,而是将其视为城市发展的手段,也就是一种生产性的权力,这一转变为城市政治学的研究开创了新思路。在美国政治学推进的同时,这一时期欧洲城市政治学研究在西欧获得了重要进展。深受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欧洲一些学者将城市政治置于更为宽广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背景下,形成了结构主义和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展开,区域竞争力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受美国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研究者开始对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不同层次政府的职能分析进行逻辑上的推演,重心集中于自治政府最适当的规模和大都市区最适合的组织上。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城市,城市越来越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中心,如何提高世界城市的竞争力成为了这一时期城市政治研究的焦点,除此之外,学者们还对此背景下城市政治研究中出现的街区暴力、移民冲突、资源枯竭、新社会运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