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5)34-0034-05 一、以史为镜:教育伦理思想的历史回顾 教师道德与教育伦理息息相关。一般而言,“教育伦理学是研究教师道德的学问”,“是研究教育职业劳动领域内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科学”,“是教师道德理论学说、教师道德规范学说和教师道德实践学说的有机统一”[1]。然而,审视我国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师德异化现象,部分教师伦理道德的失范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迫切需要教师伦理道德的复归。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面对教师伦理道德的已然失范与迫切复归,笔者通过梳理古今中外教育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从智者先贤的言论①中深切反思和从容应对教师伦理道德的失范与复归。 (一)古代的教育伦理思想 中国古代先贤非常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认为有无“道”是为“师”的根本标准。从孔子的“仁者爱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到墨子的“兼相爱”、“有道者劝以教人”;从孟子的“教者必以正”到荀子的“天地君亲师”、“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从唐代韩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到宋代朱熹的“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与“立志、主敬、存养、省察”,再到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质以忠信为美,德以好学为极”、“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有才皆有用,用之皆可正,存乎树人”,尊师重道的思想可见一斑。 相较于我国古代先贤对于师道的重视,国外同时期的哲人们似乎更注重对教师德性的要求和规范,比如,在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从古希腊柏拉图主张的教师应遵循“善”的道德观念,到古罗马昆体良倡导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唤起个人对他学生的父母感”;从法国的蒙台涅认为教师应具有“高尚和坚强的心灵”,到捷克的夸美纽斯认为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该成为“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从中可以看出国外古代先贤关于教师道德的思想,也可以看出中外先贤关于教师道德的殊途同归之处。 (二)近现代的教育伦理思想 到了近现代,我国的先哲们更注重从应然的角度对教师伦理道德作出规范,比如,从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提出的各级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他认为幼儿教师应“德性慈祥、身体强健、资禀敏慧、有恒心而无倦心”,小学教师应“德性仁慈、威仪端正、学问通达、诲诱不倦”,大学教师应“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德”,以及认为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兼系之,岂不重哉”,到梁启超呼吁的教师应“终身以教育为职志”;从蔡元培提倡的教师“砥砺德行”、“束身自爱”,到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呼吁,再到徐特立对于教师“经师”、“人师”合一的倡导,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轨迹。 与此相同,在近现代时期,国外的教育家们亦注重从应然角度对教师伦理道德的要求和规范。比如,从英国洛克认为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到法国卢梭认为的“一个人在敢于担当培养别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得首先成为人,成为一个道德优秀的人”;从瑞士裴斯泰洛奇的崇尚师爱,认为“道德的实质就是积极地爱人”,到德国第斯多惠认为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养人员德行,他要为它奉献自己的整个心灵”;从俄国别林斯基的“爱应该是教育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到乌申斯基认为的“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基于教师的人格”,再到托尔斯泰认为的“一个完美的教师”应该“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从克鲁普斯卡娅认为的“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而且要“善于爱”,到加里宁认为的教师应具有完美的职业素养,要“忘我地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中外近现代智者关于教师伦理道德论述的异曲同工之妙。 二、反观现今:教师伦理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理论与实践之间似乎总是难以弥合。就在古代先贤之于教师伦理道德的应然理论规范在当今时代不断绵延和续写时,在师德实践这一领域却出现了嬗变。这种变化并非意指整体意义上的师德实践的世风日下,因为现当代以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为学生成长呕心沥血的令人敬仰的教师比比皆是,优秀教师的典型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如谭千秋、瞿万荣、袁文婷、严蓉、张米亚、汤宏等)。然而,变异又是真实存在的。 (一)现状:教育世界的乱象丛生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更多映入民众眼帘、不绝于民众之耳的确是许多关乎教师职业道德沦丧的恶劣事迹。部分教师的厌岗怠业、玩忽职守、敷衍了事已经成为公众司空见惯的社会普遍现象,有关教师收受家长贿赂、课后收费补课、课外教材收回扣的行为更是在这个社会中屡见不鲜。就在公众对教师屡屡失德的行为终于难以姑息的时候,又曝出了一系列举国震惊、令公众愤怒的直击人性黑暗面的“性侵”事件。2013年5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海南校长带女生开房案”,该案掀起了一场批判教师道德沦丧的舆论圣战,在此之后,一系列有关校园性侵的恶劣事件层出不穷。在该案被曝光后不到20天的时间里,“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山东、上海等地又相继曝光多起中小学生遭受性侵事件。究竟有多少中小学生遭受过性侵没有谁统计,但我们可以肯定是中小学生遭受性侵,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性侵案一定未被曝光”[2]。如此频发的校园性侵案,最终促使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此类事件,让我们在为无数身心备受摧残的学生感到痛心与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教师伦理道德一再失范的愤怒和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