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汉学家关于中国货币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博罗赫·奥莉加·尼古拉耶夫娜(1958- ),女,经济学副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俄罗斯 莫斯科 117997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俄罗斯对中国货币与货币流通的研究由来已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有许多汉学家从事中国货币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个课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В·阿列克谢耶夫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后半叶对中国货币的研究发展成为俄罗斯汉学一个独立学科。充分利用有关知识加强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和论述是中国货币研究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因。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 8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15)06~0023~09

       DOI:10.13763/j.cnki.jhebnu.psse.2015.06.003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俄罗斯汉学家在对邻国语言、文学和历史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闻名全世界,但俄罗斯汉学在拓宽对中国的认知方面并不局限于此。俄罗斯公开出版的有关中国货币史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些文章和著作却是俄罗斯汉学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出版物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追溯研究方法和研究学派的形成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俄罗斯汉学史,并揭示不同历史时期俄罗斯汉学发展的推动力量。

       一、俄罗斯中国货币研究肇始

       俄罗斯学者对中国货币史的研究始于1830年代。Н·比丘林(1777~1853年)迈出了该汉学研究领域的第一步。1820年代后半期他以“中国通”而声名鹊起,1828年当选科学院通讯院士。

       Н·比丘林致力于对中国文化和风俗、国家政治制度及社会体制的全方位论述。他往往依靠深入研读中国文献资料从事研究工作,但并不局限于此。1838年他就曾从日文转译了朽木龙桥(1750~1802年)的货币史研究成果《新撰钱谱》[1]。

       颇负盛誉的俄罗斯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中国货币史研究专家Н·伊沃奇金娜(1936~2004年)认为,“1838年前俄罗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中国、甚至远东的古钱币学”[1](P76)。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汉学研究领域,比丘林成为了该领域的先驱。此前西欧对中国古钱学的认识较为广泛,曾出版刊登许多有关中国货币流通史的著作和文章。

       比丘林的手写译稿包括自序、目录、硬币表、中俄文度量衡对照表,以及对183种附带图片硬币的描述。朽木龙桥的著作以对中国书面文献与真实硬币的批判性比较、对揭示中国硬币特点的审慎态度、对中国硬币规格和重量的准确信息而见长。“比丘林选择翻译如此完美的研究成果并非偶然,这也表明他作为历史学家已具备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准”[1](P85)。

       比丘林的《中国硬币描述》一书没有公开出版。1838年末,教育部长兼科学院院长С·乌瓦罗夫签发的关于将手稿转交科学院图书馆的书面命令中提及,这部带图片的中国硬币作品曾被献给沙皇尼古拉一世,比丘林的成果堪获此“最高赏识”[1](P82)。同样是在这一命令中提及,因为此书为纯学术著作,普通读者不感兴趣,比丘林担心无法收回出版成本。由于有关中国的著作没有读者市场,自费出版的比丘林的确不止一次承受过严重的损失。乌瓦罗夫没有为《中国硬币描述》资助出版经费,而下令将手稿转赠给图书馆。他认为作品颇值得发表,但考虑到俄罗斯赴中国传教士团将于1841年回国,届时将提供许多译本中尚未收录的硬币图片,因此提议延迟出版。Н·伊沃奇金娜指出,图片不足的借口是“冠冕堂皇的拒绝”,因为“比丘林递交的不是他可以随意选配插图的原著,而是和缺少几张图片的原文本一样的译本”[1](P83)。

       1840年代出版的比丘林的力作中鲜有中国货币的信息。《中华帝国统计概要》(1842年)一书中有一章的标题为“中国货币”,篇幅不长,但却提供了有关金属货币“钱”的样貌、铸造方法、“通宝”二字的意思、朝廷的“样钱”和日常使用的“制钱”有何不同等实用信息[2](P131~134)。他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银币”[2](P133),中国的所有银币都来自国外,那里使用的是付账时可以切割的银“元宝”。中国也发行仅限在一个城市内流通的钱庄票。后来比丘林在《中国的行政和风俗概况》一书中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压缩,再一次向读者说明“中国没有金币和银币”[3](P20)。

       1842年俄罗斯拥有了自己的中国硬币目录,作者为著名的考古学家与古钱币学家,科学院通讯院士С·绍杜阿尔(1790~1858年)。绍杜阿尔作为俄罗斯货币史及外国货币在俄罗斯流通方面的研究专家而闻名遐迩。显然,如果不具备汉语言知识,他是不可能独立编撰中国货币目录的。Н·伊沃奇金娜指出,绍杜阿尔的助手是俄罗斯汉学家、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成员、外务部亚洲司翻译З·列昂基耶夫斯基(1799~1874年)。列昂基耶夫斯基完成了这本目录的“汉译俄工作,还对汉字书写的中国和日本参考文献进行了编辑”[4](P19)。

       列昂基耶夫斯基痴迷古钱币学和中国货币研究,1850年他将20多枚中国硬币赠予俄罗斯考古协会,其中包括“汉代1枚、唐代1枚、北宋995~1085年不同样式9枚和1085~1130年1枚、南宋1枚、清代1644~1721年1枚,1662~1795年3枚、1736~1740年5枚”[5](P11)。列昂基耶夫斯基熟知彼得堡科学院亚洲博物馆的馆藏硬币。1845年亚洲博物馆馆长,东方学家Б·多恩(1805~1881年)公开了列昂基耶夫斯基编写的博物馆馆藏264枚崭新的远东古钱币清单[6](P60~71)。列昂基耶夫斯基在描述中多次援引绍杜阿尔的目录,表明他对这份目录的熟知程度。

       对绍杜阿尔中国硬币目录的创作和出版情况的研究尚显不足。这本书有两个版本。出版于1842年的版本有法文标题、法文前言与钱币描述、详细的参考文献,附带61页插图[7]。还有一本绍杜阿尔的硬币册,大约出版于1853年的彼得堡,硬币册的名称是俄文,没有前言和钱币描述部分,也没有作者姓名、出版年代和地点[8]。后一个版本有71页,其中的69页附黑白插图,有西周币、王莽币、唐、宋和明代硬币、明纸币(彩图)、银锭、中国古代诸侯国硬币。硬币册有很多寓意长寿和幸福、可驱魔辟邪的中国“庙宇”硬币形护身符图像,还有四页“不知名”中国硬币。书后附补充图片,基本上是中国各朝代硬币。最后两页是中国汉字注音表和中国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