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的均衡性质及其实现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仕凯(1983- ),男,政治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现代民主政治是代议政治,所以民主政治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民主依然可以在很多国家建立并巩固下去,对其背后原因的探讨长期以来就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兴趣所在。民主政治在天生具有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天生具有均衡性,得到了阶层利益的均衡、责任分布的均衡、纵向权力的均衡、政治参与的均衡等政治机制支持的民主政治,能够克服不确定性给民主政治造成的脆弱性,从而为民主政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换言之,民主政治的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的不确定性是共生共存的,维持均衡的多种政治机制组合在一起是隐藏在民主政治的不确定性后面的支持民主政治的关键因素。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08-0014-07

      一、民主政治的不确定性

      民主政治是人们创造的用以管理公共事务和增进公共福利的制度体系,民主认定大多数社会成员有能力管理好公共事务,并且通过此种管理可以增进社会成员的福利,于是民主成为了一股潮流,甚至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以民主的信奉者自居,竭力展现自身为推进民主而做出的努力。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民主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建立的,欧美国家经过了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斗争才实行民主,很多亚非拉地区的国家虽然曾经一度建立了民主政治,但是很快又走向了崩溃,其中一些国家在经过了数次反复之后才拥有了巩固的民主政治,而不少国家虽然历经劫难却没有建立民主政治。为什么民主政治作为一种好东西却难以在世界各国普遍地建立起来呢?主要的原因是民主天然的具有不确定的特性。

      民主的不确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维持的不确定性。诚如查尔斯·蒂利所言,民主是指存在于公民及其代理人之间的受保护的协商关系,而民主发生的过程无非就是走向高水平的受保护协商的过程,[1](p13)它出现在公共政治、类属不平等、信任网络三个相互依赖的领域之间的互动之中。只有当信任网络整合进公共政治之中,而类属不平等绝缘于公共政治领域,并且公共政治领域内部向着更加平等的公民—代理人关系转变等积极的变迁交织在一起的地方,民主政治才会发生。[2](p8)公共政治、类属不平等、信任网络三个领域之间的互动过程莫不发生在频繁的重大政治斗争中,从欧洲的历史经验来看,革命、征服、对抗、殖民化四个重复发生的重大政治斗争对现存的社会安排进行了出其不意的冲击,就是在此冲击之下多种多样的民主发生机制被激活。[2](p13)当然被激活的绝非都是民主发生的机制,也有遏制民主发生的机制,在多种不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公共政治、类属不平等、信任网络的变迁及其互动往往构成了民主政治发生的障碍,因此民主政治的发生只是复杂条件下的政治斗争的偶然结果。

      民主发生出自偶然,民主的维持同样充满不确定性。当民主政体建立起来之后,社会成员依照集体组织的方式在制度框架之内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是由制度框架与不同的政治力量在竞争中运用的资源共同决定的”,[3](p3)尽管制度框架给相互竞争的政治力量提供了机会和预期,但是参与竞争的政治力量在事先只能知道竞争会有输赢以及输赢带来的后果,至于最终哪个政治集团或者政治联盟将赢得竞争则是未知的。民主将不同的政治力量拉进了制度框架中,然而并没有保证在此制度框架之内相互竞争的政治力量能够获得最大利益,因此竞争失败的政治力量能否接受眼前的不利局面,服从制度框架之内合法的政治冲突产生的暂时性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如果失败的政治力量选择不服从,那么民主在有组织的政治冲突面前将是脆弱不堪的,因为对竞争结果的拒绝就是对民主制度本身的否定。[3](p20)

      民主的不确定性诱使政治力量“无限制地追求策略性的机会主义”,从而将一种能够导致民主崩溃的脆弱性注入到民主政治的肌体之中,[4](p290)因此如果民主没有特定的条件来约束不确定性,那么就不可能有民主的存在和发展。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在民主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民主依然可以在很多国家建立并巩固下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民主在天生具有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天生具有均衡性,得到了阶层利益的均衡、责任分布的均衡、纵向权力的均衡、政治参与的均衡等多重政治机制支持的民主政治,能够克服不确定性给民主政治造成的脆弱性,从而为民主政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保障。换言之,民主政治借助阶层利益的均衡、责任分布的均衡、纵向权力的均衡、政治参与的均衡等政治机制,塑造了民主政治的均衡特质,而且正是由于此种特质的存在,民主政治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仍然能够持续地存在下去。

      二、阶层利益的均衡

      社会成员基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而被区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博弈的基础之上的,进而言之,民主政治只有在能够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并维持。作为一种体现利益均衡的制度安排,民主取决于阶层的政治选择,而阶层的政治选择则取决于经济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政治博弈的后果,此种后果就是特定类型的政治制度所规定的再分配政策导致的收益状况。诚如卡莱斯·鲍什所言,“政治制度的选择是由该政权下公民收入分配结果决定的。我们知道每种政治制度都是某一社会通过整合个体偏好继而实现经济资产理想分配的特定机制,所有政治参与者都拥有相应的策略以保障对自己最有利的政治制度,即实现各自福利的最大化。获益最少的个体会支持民主制,因为民主制给予其重新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再分配机制的机会。与之相反,在民主之下收入会受损的富裕公民则青睐只有富人拥有投票权的宪政结构”。[5](p158)

      不同的政治体制将形成不同的再分配政策,生活在同一政治体制下的公民不仅对于现行政治体制下的再分配政策及其后果有着切实的体验,而且对替代性的政治体制下的再分配政策及其后果也有着清楚的认知。[6](p540)经济地位相近的公民大多具有相似的利益得失的计算结果,于是经济上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将在再分配政策问题上形成激烈的冲突,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再分配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于以财产税和收入所得税的形式重新配置经济收入,这就意味着富裕阶层将成为再分配政策所需税收的主要征税对象。由此可见,贫穷阶层将在激进的再分配政策影响下获益甚丰故而支持民主政治,而富裕阶层将在激进的再分配政策中失去大量的财富故而竭力扭曲民主政治,甚或颠覆民主政治转而建立威权政治。民主的再分配政策取决于公民的政策偏好,而公民的政策偏好取决于经济不平等的程度,经济不平等的程度越高再分配的程度就越高,经济不平等程度越低再分配的程度就越低,但是由于公民对于再分配政策的后果早已清楚,而且不同阶层将根据预先知道的后果采取相应的政治行动,因此再分配政策必然受到政治上可行性的制约。[7](p289-29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