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党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教训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思萌,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 100860

原文出处:
党政研究

内容提要:

政党是特定社会群体利益的代表,党群关系是事关政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纵观世界政坛,大部分国外政党均从战略高度重视党群关系,积极回应民众利益关切,采取多种手段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国外政党在密切党群关系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和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5-0028-04

      党的群众基础是政党存在的基本前提,党群关系密切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在国家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日益加快的今天,党群关系的影响面比以前更广,对各国政党造成的冲击和挑战也更为显著。世界各国政党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巩固群众基础、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其中既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也有值得警惕的教训。梳理和分析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党提供有益启示。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的重要纲领和指导思想

      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均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认为党的政治生命取决于民众,在党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中对群众工作做出明确要求和规定。越南共产党从建党之初至今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越共创始人胡志明曾指出,“人民是国家和革命的根本”,“党只有贴近人民、相信人民、重视人民、学习人民,才能领导人民”。进入“革新开放”时期后,越共仍不忘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1990年越共通过《关于加强党与人民联系的决议》,再次强调革命是人民的事业。2011年越共十一大也重申“人民是发展的主题、主要力量和目标”,坚持革新成果由人民共享。[1]朝鲜劳动党规定,群众路线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朝鲜最强大的武器、强盛国家建设最大的动力就是千万军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党员必须树立正确党的群众观,经常做群众的工作,向群众解释党的路线和政策,使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2]古巴共产党指出,党和人民密不可分,党必须代表劳动者和普通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基层组织要直接做群众工作,使群众支持党的主要任务和决议。党也要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并将党的工作交给群众评判。[3]南非共产党在其党章党纲和重要文件中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民族解放的关键力量,不能将人民的支持视作理所当然的,南非共只有始终将权力赋予人民,让人民作自己的解放者,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4]

      发达国家政党则更多地从满足选举政治需要的“功能性”角度去看待和处理党群关系。即便如此,大部分政党仍然十分重视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强调密切党群关系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政党生命的重要工作。英国工党和保守党、德国社民党和基民盟,法国社会党以及日本自民党等政党在其党纲、党章或重要文件中,均强调加强与选民联系是“自下而上的竞争性民主制度”所决定的,只有一个“更贴近公民的党”才能“弥合政治与公民社会之间的鸿沟”。[5]美国民主党、共和党是典型的围绕着选举各级公职领导人而组建的选举党,两党并无固定党纲,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主张主要体现在竞选纲领中。而两党历来将联系群众作为竞选纲领的核心内容,试图把自己打造成老百姓的“自己人”。以民主党为例,在2008年和2012年两次大选中,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均表示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多数民众的利益,为中产阶级减税,发展能够覆盖广大民众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而来自普通民众的支持也让缺少大财团援助的奥巴马两度问鼎总统宝座。

      二、把保障民众利益、回应民众最关切的问题作为党的核心目标,争取民众最广泛的支持与认同

      增进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把群众工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处理好党群关系的关键。因此,各国政党普遍将保障民众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任务,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路线与社会思潮出现复杂混乱局面,左、中、右等各派力量激烈交锋。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才新成立的统一俄罗斯党并未过多在意识形态上与其他政党缠斗,而是鲜明地提出党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全体民众的生活水平,主张以全社会健康力量为依托,通过深化经济、政治、社会领域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统俄党的做法顺应了大多数俄罗斯民众对于强国、富民与公平正义的渴求,迅速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选举政治体制下仍然能够长期保持“一党独大”的地位,根本原因在于该党在短短五十多年时间里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使新加坡从一个贫弱的弹丸小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人行党也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普通群众,通过推行国民福利计划、建设“组屋”等政策让广大新加坡民众能够老有所养、居有其屋。这些政策及其成效使人行党在新加坡民众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为密切党群关系打下了稳定而牢固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民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各国政党争取选民、联系民众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很多政党敏锐地把握社会生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及时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民众最新关切作出回应。如英国工党针对民众担心公共服务被削减、治安状况恶化等问题的担忧,发起了“养老储蓄”、“防止手机被盗”等运动;越共针对烈士遗属生活困难的情况,开展了“修建情义屋”和“100%认养英雄母亲”等运动[6]这些活动切入点虽小,但却贴近民心,扩大了党对群众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也有一些政党未能及时体察到社情民意的变化,在处理效率与公平、政绩与民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时顾此失彼,引发政局动荡。埃及、利比亚等国家执政党及其领导人片面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民生建设,虽然经济发展速度位居非洲国家前列,但普通民众对失业、贫富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的不满早已积怨成疾。这些国家政府在“阿拉伯之春”中很快就被民众的抗议浪潮冲垮,导致政权更迭,党息人亡。

      三、加强制度设计与机构设置,促进党群工作机制化、常态化、专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