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挥之不去的学科情结,几乎每个学术领域都致力于自身的学科建设,学科也是教育技术学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但是学科的生成和发展并不是基于人们情感的追求,其背后承载着特定的价值和使命。因此,发掘学科承载的价值,并探索学科发展的逻辑路径便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另外,随着社会历史现实的变化和科学思维的转型,跨学科研究成为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在跨学科视野中对教育技术学予以审视,我们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发展动力。 一、学科与跨学科:科学发展的两种样式 “学科”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人们一般从知识和制度两个层面对它进行把握,即学科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和学术组织形式。如果对学科的内涵继续追问,我们还需从其产生的根源和哲学视角形成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其内在本质。虽然学科起源于中世纪大学,但真正意义的学科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到了近代,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觉醒,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群体开始走向分化和分工,原本统一的知识领域分化成若干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因此,学科可以认为是人类为了便于对世界的认识而建构起来的知识分类体系及规范。学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1]可以说,学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进步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学科的形成并非是自发的,而是在现代性影响下的一个自觉过程。随着现代性的扩张,人类社会走向“领域分离”,即整个社会被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每个领域都形成了自身的运作法则。学科的发展及其法则的生成也是建立在现代性叙事模式之上的,即坚持主客二元的认识论与“理性”的核心地位,并在知识生产上追求“宏大叙事”,主张知识的主题性、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且,现代性的文化模式还“作为自觉的制度安排而构成社会运行的内在的机理和图式”[2],因此,每个学科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学科组织和规范,以保障学科秩序的规范化。具体来说,每个学科通过建构自身独有的核心问题、基本概念与理论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律的知识性场域,并建立起自身的学科制度,以维护本学科的秩序。于是,一个知识领域在自身学科法则的引导下获得了特定的学科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问题对象和认识方式,进而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依据,立足于学科之林。可以说,学科构成了科学发展的一种现代性“样式”,这种样式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进入20世纪下半叶,跨学科悄然成为科学发展的另一种样式。简单地说,跨学科是对两门或多门的学科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不同学科的概念、方法和理论等。跨学科的出现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在信息化时代文化整合潮流的影响下,传统的领域界限逐渐模糊,整个社会结构呈现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呈现“再一体化”的特征,并且随着复杂性思维成为人类认识的新范式,科学发展也由分化走向融合,跨学科成为科学发展的新特征。跨学科研究不是科学的偶然表现和学者的主观臆想,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表现和必然要求。跨学科与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跨学科研究与学科研究具有互补性,学科具有封闭性和人为主观性,甚至学科划分本就是“一种历史的错误”,学科研究固守某一研究对象或方法,具有较大局限性。而跨学科研究多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具有综合性,是对各个学科视角的整合。而另一方面,跨学科研究是建立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学科研究为跨学科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跨学科不是对学科的否定,跨学科研究的最高形式是一门新学科的生成。所以说,跨学科研究最终指向学科研究,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 二、学科: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代性样式 学科是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现代性样式和获得合法性地位的必由之路,教育技术学在通往学科的道路上必须经历一个“学科化”的过程。学科化不仅能促进教育技术学建立基本的学科模式与框架,还对教育技术学予以现代性与科学化的洗礼。由于“学科化过程本身始终交织着知识本身内在逻辑与外部逻辑这两种力量,”[3]而且知识和制度构成了学科的二元视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化可以从知识和制度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教育技术学知识的体系化 学科是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载体,但学科知识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在知识论上能使科学认识达到“思维中的具体”,并能在一定学科条件和边界的范围内从整体上再现和把握被认识的客体。[4]而且在现代性和自然科学知识霸权的影响下,各个学科都努力追求客观中立的知识立场,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和确定性,并表现为一个概念与范畴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理论体系。 理论作为一个系统,会始于一个核心,并发端于它的核心问题。[5]而且,“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决定一门学科独特性质的关键性因素是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研究对象的范围,更不在于名称的不同。”[6]因此,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具备自身的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的统照下自觉地进行学科体系的阐述和建构。教育技术学的核心问题在此稍加讨论,教育技术学起源于20世纪初,是新兴的工业化技术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产物。教育技术学从一诞生起,就寻求适当的技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技术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教育技术学却一直致力于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与变革。另外,在教育学科群中,教育技术学也是一门具有浓厚的“技术色彩”的学科,注重媒体、方法和手段的教育应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因此,可以把“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与变革”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