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克维尔民主心灵习性理论的现代政治价值

——对我国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若干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艳蕾,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院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22

原文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其经典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对其所在年代的美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心理与政治参与方式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将之总结为其根源在于美国人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形成的民主心灵习性。本文首先基于政治心理学视角对托克维尔的民主心灵习性理论内涵进行系统阐述,指出所谓公民的民主心灵习性本质上即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政治心理习惯;其次,运用政治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对民主心灵习性予以理论解构,指出其应由公民的政治参与人格、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认知、政治参与记忆、政治参与知觉、政治参与情感、政治参与认同七个要素构成;最后根据勒温的场论与前述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内涵,指出可基于下述两个方面培育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观:一是构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心理结构,具体包括政治参与人格的培育、政治参与态度的树立、政治参与认知的提高、政治参与记忆的沉淀、政治参与知觉的培育、政治参与情感的培育与政治参与认同的确立;二是构建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行为情境,具体内容包括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环境的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文化环境的培育与公民政治参与社会环境的培育。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4]11-0182-07

       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其经典之作《论美国的民主》,指出与法国的民主革命相比,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运转良好的根源在于美国国民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心灵习性(moeurs),即指美国公民所具有的积极的爱国情感、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且能实现良好自治管理等理性政治参与的心理习惯。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公民非理性参与事件屡有发生,如反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事件中的打砸抢烧行为等。显然,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事件的频发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国民普遍缺乏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教育与认知,且存在着群体政治参与中的强烈去个性化等政治参与,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我国公民尚未构建理性政治参与的心理机制。而托克维尔的民主心灵习性理论恰恰是对美国人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心理机制的精辟概括。因此,本文基于政治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对托克维尔的民主心灵习性理论内涵进行重新解读,即将该理论的理论内涵、理论构成要素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系统解构,最后总结归纳出该理论对于我国公民理性政治参与心理机制构建的若干启示。

       一、民主心灵习性的传统理论内涵

       托克维尔著作中的心灵习性(Moeurs)一词在国内译著中通常翻译为民风民情或习俗等,而英文译本通常基于宗教文化语言与托克维尔本人的理论思想倾向而将之译为道德习俗或心灵的习性。如罗伯特·N·贝拉等人(Robert N Bella et al)在《心灵的习性》一书中提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哲学家托克维尔对美国国民性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有史以来最透彻的分析。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他基于对美国人的敏锐观察和同他们进行的广泛交谈,描述了他时而称之为‘心灵的习性’的习俗观念,并说明这些‘心灵的习性’是怎样作用于美国国民性的形成的。他认为,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宗教传统和对地方政治的参与造就了美国人,使我们能够保持同更大范围的政治共同体的联系,并进而维护自由制度的生存。”①我们认为应将moeurs一语译为心灵习性而非习俗,将moeurs et costumes意译为民主心灵习性而非“风尚与习俗”或“政教习俗”②更能符合托克维尔著作的本意。

       关于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内涵,托克维尔在书中并未进行直接而全面的概念界定,但他在书中一直强调美国式民主社会中公民具有一种心灵(heart)③的习惯,而且他所谓的道德习俗不仅涉及有关宗教、政治参与和经济生活的各种思想、观念,而且也包括各种习惯行为。④如他在该书上卷绪论的第一段便指出美国人具有一种“特殊的风俗习惯”,且该习惯是由于美国社会身份平等这一事实影响所致。⑤之后,他在对美国政治社会的论述中不断提及美国人这种源自心灵的民主习性。如在对美国基于民主的法律制度的形成的论述中,亦将之与民主心灵习性联系在一起⑥。托克维尔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更是将研究关注点集中于美国人民主心灵习性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政治影响。总之,美国人的民主心灵习性成为贯穿托克维尔上下两部著作的核心观点与理论线索。如托克维尔在对美国人的公共精神的描述中不断强调了美国人所具有的这种民主习性,他认为本能的爱国心在美国几乎不存在,美国的普通民众习惯将国家繁荣看做自己努力的成果,且这种爱国心是由于他们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而形成的心理习惯。⑦在论及美国出版自由时,他再次指出出版自由不仅能够使国家改变法律,且能使社会改变风气,而美国的出版自由则给美国人思想提示的方向,并使美国人的精神和思想养成民主的习性。⑧在探讨美国司法制度对人民大众的影响力时,托克维尔再次提到习性问题。⑨此外,托克维尔还对美国人的这种民主心灵习性的特点、产生及本质进行了集中系统论述。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托克维尔所谓的民主心灵习性(道德习俗)是指那种塑造概念、意见和思想等心理习惯的东西,是社会中人的道德与智慧习性的总和,它不仅涉及有关宗教、政治参与和经济生活的各种思想、观念,而且也包括各种习惯行为;它是美国人得以维持其自由体制的关键;(11)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美国社会的自由与平等。因此,民主心灵习性本质上即公民个体的一种民主政治心理习惯,具体包括民主心理意识与民主习惯行为两部分内容。民主心灵习性是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实现良好运转的根本保证,托克维尔的这一观点对现代国家民主建设依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解体掀起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举着民主价值大旗而进行政治制度变革的浪潮,然而大部分变革的结果是社会的持续动荡与经济衰退。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系列的变革过度关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现存的制度形式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国家的国情实际,尤其是本国国民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公民意识培育机制的构建应为我国民主制度建设完善的根基,而托克维尔的民主心灵习性理论不仅以事实论证了公民意识建设的必要性,且他对其理论内涵的阐释对于当前我国公民意识培养机制的构建依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民主心灵习性理论的现代政治价值

       近现代以来,一些国内外学者对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内涵进行过一些解读与阐释。如1985年美国学者贝拉等人在《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一书中,首先肯定了托克维尔的民主心灵习性理论观点,但对于该心灵习性产生的根源与托克维尔持不同观点,认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而非平等促使美国人具有民主的心灵习性。(12)国内学者任剑涛指出所谓公民民主的心灵习性,具体内容包括:公民惯于服从法律规则、熟练地进行社会自治以及公民理性容忍与妥协的精神。(13)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观点,分歧之处在于美国人民主心灵习性的形成根源问题上(14),但对于民主心灵习性理论内涵的认知基本一致,即都认为是一种涵盖公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民主心理习惯,基本内容包括民主的情感、理念、意志、认知及目的,具体表现为公民具有遵守法律规则、进行社会自治、理性容忍与妥协的心理习惯。显然,公民民主心灵习性属于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基本研究内容为公民个体的民主心理及其与政治社会现象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将基于政治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对公民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构成要素进行系统解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