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百年国耻洗雪,“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付诸实施。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香港回归,在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对于我国来说,1997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1996年,由于加强了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物价总水平回落,在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遏制的同时,没有牺牲经济增长,就是说没有出现“滞胀”现象,GDP增长率仍保持在10%左右,宏观经济调控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好局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开始高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定增长,年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将超过1万亿元。我国外汇储备可达1000亿美元。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100亿公斤以上。 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反差较大的奇特现象:例如从宏观经济看,经济平衡增长,物价总水平稳中有降,居民生活稳步提高;但从微观经济来看,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产品产销率低,亏损面和亏损额加大,有的企业产品无销路,工人发不出工资,面临很大的困难。又如,从金融看,中央银行两次宣布下调利率,松动银根;但从企业看,流动资金依然紧张,企业之间“三角债”的沉重链条依然没有彻底解开。再如,从投资看,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投资的比重大体只占20%左右;但企业搞项目投资,包括搞技术改造项目,从报项目任务书和可行性报告,到基建规模控制和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依然困难重重。又如,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依然较低,一些地方政府连年财政赤字,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有人戏称为第二财政、第三财政)不但居高不下,而且在全部财政性收入中的比重有愈来愈大的趋势,如此等等。 经济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一些奇特现象?众说纷纭。但从根本上来说,所有这些奇特现象都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阵痛”。现在需要具体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内在的原因和“症结”,并找出理顺经济关系,医治经济生活中不良循环的药方。 经过两三年的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实行较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物价总水平呈下降态势。那么,为什么经济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呢?直接原因是,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上升,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成千上万的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些非国有的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品适销对路,“东方不亮西方亮”,不断地调整改组,每年淘汰一批,每年又生长一批,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是显露出一派生气勃勃、兴旺发达的景象,这些非国有的中小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基本上不对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资金多方筹集,周转快,产品直接面向市场。所以,当国家实行较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时,首当其冲的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大,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是靠贷款起家建设起来的,企业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负担重,与银行系统、计划指标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关联度非常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国有企业本身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组、改革,从资产结构到人事制度,以及生产经营,基本上依然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运作。这是目前几大宏观经济指标如经济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物价总水平看好,而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处境困难的主要原因。 目前,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之所以困难重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和大量的非国有中小企业相比,除了外部体制方面的原因外,企业自身还存在许多不可比的因素,处在不同的竞争起跑线上,如债务重、离退休职工负担重、其他一些非税负担重、企业包揽职工的包括住房、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社会福利负担重。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有企业只有通过深化改革,逐步稀释矛盾、化解包袱,才能找到生存和发展之路。我们不能因为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困难,而舍“两个转变”的根本于不顾,重新放松银根,放松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大银行贷款的规模和额度,扩大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通过搞“泡沫经济”来挽救部分国有企业。这种“下下策”不但不会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且会引发新一轮更为可怕的通货膨胀,从而把来之不易的稳定的经济和安定的社会秩序搞乱。 二 1997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部分困难的国有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呢?怎样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呢?总的来看,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要在资产重组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配套改革,同时,应加快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步伐。 现代企业制度是法人企业制度,其主要形式是公司制。现在当人们讨论国有企业转机建制时,往往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没有全面的分析和理解,或只执一端,或以一概全,或褒此抑彼,或模棱两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中,产权清晰是基础;权责明确是产权清晰派生、延伸出来的内容和要求;只有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才能分开;政企分开了,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才能理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就有了法律、法规依据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谓产权明晰,至少应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资产的最终所有者要明确;二是资产的实际数额要清楚;三是企业的法人财产权要落实,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四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人只以投入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五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之后,作为国家投资的企业,政府机构法人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以此为基础,才能做到政企分开,即政府行使政府的职能,企业行使企业的职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简单说来就是:你办企业,到政府来登记;你营业,政府来收税;你犯规、犯法,政府依法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