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历来是汉民族生活的重中之重。先秦诸子书中即多含有农学篇章。《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目前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后的历朝历代又产生了数量繁多的汉文农学著作,系统总结汉族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的耕作经验,讲述从农业耕作(包括种植菜蔬果木、养殖畜禽鱼类)到各类食品加工的技术知识。 宋代农业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农书相比前代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宋代的农书有一百多种,但大多已佚,传世不足半数①。蔬菜是人们重要的食物及营养来源,一个时代的蔬菜种植技术能很好地反映这一时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或许为我们考察园圃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南宋初年的几本农书:如陈旉《农书》、《分门琐碎录》、《种艺必用》及《补遗》是在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下,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农书文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对而言,陈旉《农书》涉及蔬菜种植的记载较少,《分门琐碎录》、《种艺必用》及《补遗》(下分别简称《琐碎录》、《种艺》、《补遗》),关系较为密切,而学术界以往分析研究涉及相对较少②。本文即选取这三种文献中与蔬菜种植技术相关的记载,来分析其源流及变迁。 考虑到《琐碎录》相对较为完整,本分析拟以《琐碎录》为母本,与《种艺》、《补遗》互校,通过考察宋代前后的农书记载,考镜其源流发展。版本为:[宋]温革著,化振红校注《分门琐碎录》,巴蜀书社2009年版;题名为[宋]吴怿、[元]张福著,胡道静整理《种艺必用》及《补遗》,农业出版社1962年版③。 体例如下:《种艺》、《补遗》与《琐碎录》不同,文字不同者用“()”;前者比后者多文字处用“[]”;少则用“[]”;不完全相同处用“____”标出,并在随后()内详细标明;如有差异,已用宋体标出。 1.正月可种瓠,六月可畜瓠,八月可断瓠。 与《种艺》第33条全同。实出于《齐民要术·种瓠》引崔寔语。 2.种瓜之法,一亩为二十四科,区方员三尺,深五寸。一科用一石粪,粪与土合和(和合),令相拌,以三斗瓦瓮埋著科中央,[填]令瓮口上与地平,盛水瓮中令满,种瓜,瓮四面各一子,以瓦盖瓮口,水或减辄增(以瓦盖瓮口水或减,辄增),常令水满。 与《种艺》第49后半条类似。 此据《齐民要术·种瓜》,实出于氾胜之区种瓜法。 3.种瓜宜[用]戊辰及三月三日。 与《种艺》第49前半条全同。 实出于《齐民要术·种瓜》引崔寔语:“种瓜宜用戊辰日。三月三日可种瓜。” 4.种丝瓜,社日为上。 与《种艺》第50条全同。 丝瓜为唐代以后出现之新品种。《琐碎录》、《种艺》等农书、陆游《老学庵笔记》④都有相关记载,可推知北宋已有种植。 5.种芋[头],区方深皆三尺,取豆(荳)萁纳区中,践之,厚[一]尺五寸,[取]区上湿(滋)土与粪和之,内区中萁上(内区中,其上),令厚二尺寸(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匀。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频频用水浇,萁(其)烂芋生,子皆三尺长,一区收三石。 与《种艺》第34条类似,然《种艺》“一区收三石”后另有“可以备凶年,宜留意焉”语。实皆出自《齐民要术·种芋》引《氾胜之书》。 6.茄子九月熟时,摘取劈破,水淘子,取沉者曝(
)干裹置,至二月畦种(乃撒种)。 与《种艺》第30条类似。皆出自于《齐民要术·种瓜·茄子附》。 7.种茄子时,初见根处拍开,舀硫黄一皂荚子(匕)大,泥培之,结子[倍多,其]大如盏,味甘而益人。 与《种艺》第31后半条类似。此条在宋代及以前并未出现。 8.菠薐过月朔乃生,今月初二三间种与二十七八间种者,皆过来月初一[日]方生,验之信然。盖菠(颇)薐国菜。 与《种艺》第35条几乎全同。 菠薐,今称菠菜,据《新唐书·西域传上·泥婆罗传》载“(贞观)二十一年,遣使入献波棱”,则初唐方传入,《刘宾客嘉话录·菠棱》亦载:“菜之菠棱者,本西国中,有僧自彼将其子来,如苜蓿、蒲陶,因张骞而至也。(韦)绚曰:‘岂非颇棱国将来,而语讹为菠棱耶。’”⑤因为其名得自音译,歧名甚多。《通志》却认为“菠薐菜本出颇陵国,张骞带来,语讹为菠”⑥,不知何据。其栽培方法,在此二书中似为始见。《种艺》第36条另记有育种种植方法:“种菠薐,先以水窖其子,俟芽,和以砻糠,穴土种之。” 9.种枸杞法:秋冬[间]收子,于水盆中挼取曝干。春熟地作畦,畦中去五寸[土],匀(勾)作垄,垄中缚草稕如臂,长与畦等,即与泥涂草稕上,以枸杞子布于泥上,以细土盖令徧。又以烂牛粪一重,又以土一重,令[与]畦平。待苗出,水浇之,堪吃便剪。[兼可以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