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与教学民主 民主原本是一个政治概念,关涉人的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当追寻的政治理想。人是政治人,人脱离不开政治领域。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是“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①所以,民主是一种正义。教育民主是从政治民主概念引申出来,从属于政治民主并能体现政治民主的。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的方针和政策②。石中英先生将民主表述为民主制度、民主意识(平等、公共、参与)、民主态度(理性、宽容、怀疑)、民主知识(民主的、关于民主的、为了民主的)、民主能力(表达、沟通、协商、辩护)和民主信念(信心、信赖或信仰、认知、情感)③等要素。陶行知先生对“民主”的解释更为通俗,民主“就是‘大家有份’。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大家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谈,大家想,大家做’。”④笔者以为,民主是在一个政治组织内部,人们心灵契合的程度。民主程度越高,心灵契合的程度就越高。它既包括平等、公共、参与的意识与知识,也包括信赖、给予、宽容与合作的态度与信仰,还包括观察、倾听、沟通、协商与辩护的知识与能力。 按照民主的定义,教学民主是指在课堂教学组织内部,师生心灵契合的程度。心灵契合的程度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特征:其一,归属体验。师生双方具有平等、公共、参与的意识与冲动,当他们相遇时有强烈的惺惺相惜与相互吸引的归属感。其二,互动倾向。由于师生具有信赖、给予、宽容与合作的态度与信仰,所以,他们相遇时,有强烈的互动与合作的动机。其三,主体意识。由于双方具有观察、倾听、沟通、协商与辩护的知识与能力,所以,他们有采取相应行动的主体意识,学生真正意义上变成教学情境的主角。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民主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在民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民主生活能力,并树立某种程度的民主信念,以最终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民主公民。”⑤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民主的本质,是使每一个生命有自由、有尊严、有自我。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有情感、有灵魂、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智慧和个性、有自己远大志向和理想的人。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的权威”被否定,他必须放下手中的一些权利,由此真正的课堂自由才能得以体现。弗瑞里说,真正的民主课堂“必须把独裁倾向、种族主义等,例如对那些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人的民主、权利、自由的否定视为对基本人性的否定”⑥。其三,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个人,包括身体残疾者、智力低下者、经济穷困者、心理障碍者感到这里是最安全和最幸福的。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⑦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受尊重,有信心,从而保证其内心的自由,让生命充分地敞开、表现和绽放。 二、教学民主的艰难性:技术主义及其问题 技术主义是近代以来的课堂教学的传统,它一直是教学民主的主要障碍,也违背了学校的主要精神。“不管是从文化的品格还是历史积淀的厚重来看,大学精神都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学子们向它的深邃处探寻。”⑧然而,我们的大学离这样的精神似乎越来越遥远。 技术主义之于课堂教学,一切工作内容都可视为一个机械的系统,可以在对应的模式下进行。每一件事是由之前的某些事件引起,具有因果联系,而且是可以解释和预见的。技术主义思维方式主要有如下特征:其一,纪律约束。技术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教学变为一套固定操作模式与僵化技术,学生是教学课堂中被动依附于知识客体的要素,是为满足既有社会价值的工具。在这里,学生的行动自由约束于各种纪律、指令与制度,从而很难有自我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其二,权力集中。技术主义下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形式,教师成为这种权力的核心。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形式,使课堂教学演变为一种单向控制,缺乏一个宽松的学术自由的环境,显然缺乏对人性的尊重。其三,程序规范。技术主义下的课堂教学,背离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主动发展的应然价值,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特别是规范化的考试测评与单向评价,导致学生内心抗拒、抑郁、仇视与恐惧。正是这样的特征,在技术主义的教学中,教学背离了自由与解放的旨趣,阻碍教师作为变革主体的角色确认,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养成和教学民主的实现,必然陷入虚假生成与僵化发展的窠臼。 技术主义的严重后果是,课堂成了一个服从的世界,一个机械的世界,一个抽象的世界⑨。于是,一些严重后果一直折磨着我们:其一,存在的平庸化。技术主义的课堂教学,因程序化的教学行为,必然泯灭教师的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归从于科学技术,屈服于外在形式,不断走向封闭盲目。“我们今日遭遇的存在问题就是存在的平庸化,我们把自己交付给潮流,也就意味着我们拥有自我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⑩现代背景下的教师,他们的工作逐渐被“技术化”,他们的教学行为也被看成是合乎规则的、按专家所示范的技术行事的程序化行为。因此,教师的工作也成为了实用化的程序性操作。其二,人格独特性的丧失。技术主义的课堂教学,势必会造成教师个性的消解,造成了学生思想上的束缚与包袱,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丧失了其生命的独特性。其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消弭。技术主义的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然伸展的空间,导致了生命的封闭性。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品质,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不能形成清醒的自我知觉和社会知觉,又如何去能动地反映主客观世界、参与人际间的沟通呢?技术主义下的课堂教学,验证了海德格尔称之为“对存在的遗忘”,是对具体生活的遗忘,是对日常生活的土壤的遗忘。它缺乏生命力,是非人格化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