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4)02-0054-05 无论是出于教学过程的伦理诉求,还是出于对教学本真的反思,教学伦理研究俨然成为我国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最引人关注的领域之一。从伦理学来看,教学伦理研究意味着置“应然”伦理于教学之中,而从教学论来看,则意味着论证教学的伦理本质。当前,该领域研究亟须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追寻教学道德。在众多与之相关的学科中,道德心理学以探求人类向善的心理过程与机制为旨趣,其具体、微观、实证的研究特征和颇具学科辐射力的研究成果能在研究主题和思路上给予教学伦理研究有益的启迪。 一、从领域普遍到领域特殊:走进教师的教学伦理生活 在传统上,道德心理学一直秉承心理学的学科立场,聚焦于伦理活动的心理过程与机制,其研究更注重的是心理形式而非内容。例如,皮亚杰(J.Piaget)、科尔伯格(L.Kohlberg)等人,虽然以公正这一伦理范畴为切入点,但目的却是探讨普遍性的道德发展过程和机制。在他们看来,个体在道德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般性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这种能力能适用于各种不同伦理范畴和具体的道德认知领域。此种观点秉承了领域普遍性的指导思想,其后,吉列根(C.Gilligan)等人对关爱的研究,恩瑞特(R.D.Enright)等人对宽恕的研究,都沿袭这一基本取向。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特里尔(E.Turiel)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的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使道德心理学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认知结构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社会认知领域里的所有问题,人们在特定社会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能力只能专门用于处理特定社会领域的信息和问题,即具有领域特殊性。具体地说,我们通常把道德理解为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但事实上,社会规范应该包括三个领域的问题,即道德问题、习俗问题和个人领域的问题。其中,道德领域主要涉及人类健康幸福、公平与正义等人际关系内在特征的问题,诸如关爱、分享以及欺骗、伤害等,与此有关的规范客观普适;习俗领域的规范包罗万象,大到意识形态、法律法规,小到谈吐穿着、餐桌礼仪,其根本目的是使社会共同体的机能得以顺利实现,是“由社会体系决定的、具有在其中形成并被认同的行为一致性”[1],它具有强制性,也具有可变性。个人领域的问题指涉及个人私密和特权的问题,如穿奇装异服或留怪诞发型,它是一个偏爱或优选的问题而不是正确或错误的问题,行为的后果只与行为者本人相关,对其他人并未产生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个体在对社会认知问题作出领域判断的过程中,主要会依据行为后果的严重性、规范存在的普遍性、规范存在的确定性、规范对于行为的约定性、行为表现的内外约束性等标准作出区分。 领域理论主张从个体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理解道德发展,以部分建构的观点理解伦理经验,使其研究更具境遇性、生态性。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生活德育已经是被普遍认同的理念,而在教学伦理的研讨或者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研究中,我们却很少从教学生活理解教学伦理,而总是以被认为适用于教学专业的既定规范制约教师的行为。事实上,教师总是自下而上地从他们的教学问题或事件中理解教学伦理,而非自上而下地对诸如公正、人道、自主等抽象的伦理范畴进行思考。而且,即便从教师的教学生活来说,“不同领域的知识具有不同的知识边界,这种知识的边界决定了个体思维的边界”[2]。因此,教师的伦理经验是在相应领域内建构起来的,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建构。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教学伦理经验的建构,那些外在的伦理规范就很难真正进入教师的心灵。如果让教师把他们自身已经建构的习俗或个人领域的知识看成是道德规范,那么,这种规范只能让教师反感、拒斥。同样,如果把教师已经认同的教学伦理规范混同为组织的习俗性规范或个人行为偏好,那么,教师对于遵循这些规范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弱。我们反对以尊重教学自主和自由为借口,使教学伦理成为可有可无的外在之物,更反对用非道德的规则去压制、侵蚀教师的教学自主和自由,使教学伦理“泛道德化”。而在当前,我们迫切需要了解的是,教师在教学这一专业活动中,包括其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具体活动中,其心目中的道德领域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其道德、习俗和个人领域的知识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其区分道德、习俗和个人领域知识的标准和理由是什么?教师在每一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如何? 从实践上看,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伦理困惑,引导教师走向德性教学并实现教学幸福是教学伦理研究的实践目的。教师在现实教学生活中的伦理困惑往往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我怎样做才是对的”,其涉及的往往是不同价值观或不同领域知识的冲突;二是“为什么别人都那样”,其涉及的往往是个人的道德领域知识与群体伦理氛围的冲突;三是“我还能做什么呢”,其涉及的往往是专业良知面对制度规约的茫然和无奈。领域理论的三个主题,即领域、背景、文化是解释三种困惑的基本思路。其间,研究者需要探讨的是教师经常面临的道德(譬如学生面临潜在伤害)、习俗(譬如权威是那样要求的)、个人(按自己的喜好做事)领域的冲突是如何表现的?冲突的结果往往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解决冲突的?尤其是,当他们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具有多个领域的性质时,情境和文化是如何左右他们的判断的?管理者则需要思考,教师的教学伦理行为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学校文化是如何与教师的领域知识相互作用的?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导致教师专业精神的懈怠和专业伦理的湮没?对于教师对学校规则甚至专业规范的质疑和违逆,我们应如何作出与其领域知识一致的解释、反馈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