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时代,人类正在向着学习最优化迈进 “学习”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鹰乃学习”,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从那时起,人们就梦想着通过最有效的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学记》的《兑命》篇中有“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的论述。但在典型的农耕社会,人们掌握工具的水平极低,多以村落的形式散居各地,文化主要由长辈向晚辈传递,学习往往是“复制”先哲们的言论,理想的学习是不加选择地获取数量极多的知识,正如王充《实知》中所倡导的“博学而识之,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由微见较”,以“学富五车”、“汗牛充栋”作为炫耀、修身或养命的资本,学习的形式主要是师徒传承制,学习成为传授的附属品,人们不敢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善学的理想只能停留在对某些方法,主要是“复制”知识的方法改进上。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志于学”、“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耻下问”、“九思”等善学的方法。到了工业社会,标准化的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操纵机械的技术人才,人被机器所俘虏,学习是为了适应大工业批量生产,学习的理想是获取更多实用的知识、技能,这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斯宾塞所指出的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这时,人们学习的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教育的目的在于成批生产操纵机器的劳动者,学习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人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性,被物化了。但为了适应大工业生产,人们开始对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如巴甫洛夫、桑代克、埃宾豪斯,其研究深入到了学习的过程,探讨怎么样更快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满足工业革命的需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特别是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旧有的世界格局,地球成了地球村,信息化的社会正在形成。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高科技飞速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张扬,而“知识大爆炸”一次接一次,全球知识总量在80年代的每三、四年翻一番,到90年代每一年可以翻一番,据专家预测,新世纪这个时间还在缩短。在这样的社会和时代,学习成了所有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人们对学习理想的追求不仅更贴近现实,也是全方位的,在学习的本体维度上,人们从获取足够的实用知识转变为驾驭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体现这一学习理想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划时代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又一场学习的革命;在学习的时间维度上,人们突破了青少年学习的时限,倡导终身学习;在学习的空间维度上,人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固定时空的学习,把物理的、信息的和个体精神的三维时空编织成新的全息沟通的崭新时空,倡导网络学习和虚拟学习。一句话,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学习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有深度、广度和长度的建构,正在向着学习最优化迈进。 这里所说的“最优化”概念,源于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数学的分支——最优化理论,最优化理论是从众多可能方案中选择最佳者,以达到最优目标的科学。后来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和哲学等领域,最早引入教育的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巴班斯基的理论存在严重不足:一是他虽然注重用辩证系统的哲学观点看问题,但对矛盾发展的主体认识不足,在分析“教学上的关系”时,忽视了“学是矛盾发展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其教学过程最优化侧重于社会的、教师的外围构建。而事实上,学习是任何教育的核心,我们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应在学习最优化上;二是他对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用僵死的“既定标准”来判断最优化问题,事实上没有完成建构最优化教育的使命。 最优化分为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和无约束条件的最优化。我这里所说的学习最优化秉承巴班斯基之意,指的是“对当时条件来说是最佳的”,并不等同于理想化,是可现实化的理想,属于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所谓学习最优化,是指学习者充分利用现实已有的条件和资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构、整合最佳的学习方案进行学习,从而可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学习。其基本特征是:(1)可最有效性。即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当时的条件,使理想的学习目标变为现实,是一种可以达到最佳目标的学习;(2)主体能动性。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活泼地发展,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使自己的学习潜力得到当时条件最有效的发挥;(3)本质超越性。学习者不仅注重学习量的积累,更关注所获知识的合理建构,创造生产,有“质”的超越;(4)系统和谐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外部来看,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手段等要和谐,从内部来看,学习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等要和谐,要做到人力开发与意义开发、掌握知识与形成智慧、自我体察与认识世界的统一;(5)最优选择性。学习者能凭借信息技术从众多的条件和资源中,从可能有效的学习方案中选择最佳的;(6)持续发展性。学习者通过当前的学习,不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会了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学习最优化,信息化教育的应然内核 如今,历史已经跨入新世纪,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动摇和瓦解现行教育的基础,催生出适应信息文明、为信息社会服务的新教育——信息化教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