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02-0004-06 教育的改革发展依赖于政治民主,政治民主需要通过教育培育具有民主人格的公民。因此,以民主理解教育,从教育认识民主,是推动民主转型和教育发展的切入口。 一、现代性语境下的民主与教育 从杜威确立“民主与教育”的认识框架以来,民主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念。民主教育不仅是以民主为内容的公民教育,更是以民主思想理解和指导一切教育,从而推动教育的民主化。当代中国同时存在民主教育的缺位与政治民主的迟滞。一方面,民主教育的缺位是导致学生创造力不足、公民意识淡漠、价值观混乱等的原因之一。工具理性的支配让价值理性边缘化,在市场导向下,功利主义价值观支配了教育,教育成为为市场培育技术人才的“产业”,培育健全心智、自由人格和批判理性的教育担当被冲淡,意识形态的教条灌输因远离现实而流于形式。这不仅难以培育现代公民的价值观,也无法塑造创造性人才所需要的批判思维和独立人格。另一方面,民主发育的迟缓成为社会进步的瓶颈,权力的支配抑制了教育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那么,在民主教育的缺位与政治民主的迟滞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如何形成的? 现代性建构是近代以来社会转型的主题,其中政治现代性的主题是重构权力合法性,民主则是基本方向与核心价值。教育现代性的主题是以自由、民主和人本主义理念等重构教育的理念和制度,它不仅通过传承知识和技术为社会再生产劳动力,更在思想启蒙和知识创新中为民主创造了条件。在此语境下,民主与教育交织成社会变迁的一大主题,这也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一条线索。 从历史上看,对政治的依附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从独尊儒术到科举制度,作为专制体系一部分的教育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而现实政治也与追求心性培育的儒家教育思想存在冲突。传统文化中也有对平等、独立与自主的肯定,如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培育至大至刚的大丈夫精神,但从现实看,教育成为专制统治的顺服工具,在“君臣父子”的纲常秩序下,塑造的是依附人格和专断精神。在现代转型中,民主与教育走到了一起,构成批判传统的力量。从废除科举、兴办新学到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民主成为国家转型的方向。新文化运动引入“德先生”,鼓吹以民主救亡图存。教育不仅担当起民主启蒙的任务,而且一直处于民主运动的风口浪尖。一个世纪来,教育与民主的交织与互动走过了曲折历程。虽然主体性教育、民主教育等也被提出,但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权力架构。教育高度政治化导致主体性逐步丧失,近年来,极端事件频发折射了公民教育的乏力。 从经验事实可以抽象出现代性进程中的某种逻辑。民主与教育的互动交织会形成不同的走向,一种可能是趋向于陷入保守和停滞的循环机制。在威权支配下,教育成为维护权力的手段而缺少主体性,由此塑造了威权人格而非民主人格;当教育成为灌输和教化的工具时,质疑、批判与想象被拒斥,人的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社会难以形成积极的民主认同;历史传统形成的路径依赖则强化了原有制度和文化格局。分析上述机制可以发现,威权至上的权力结构是阻碍民主与教育良性互动的直接原因。教育为国家意志、资本以及教育者的话语权力等支配,具体表现为学校管理的集权体制、课堂教学的强制灌输、师生关系中的教师权威、媒体传播中的话语支配,等等。在这里,拥有知识和道德优越感的教育者占据强势地位并形成了教育中的不平等关系,教育成为进行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和思想控制的手段。威权体制下的教育形成自我封闭的强化机制,其信念是基于对权威的高度认可、维护和尊崇,通过政治权力对教育的渗透和规诫制度等,塑造了依附性强、自主性差的人格,与民主观念存在冲突。受教育者是需要规范和引导的,教育权威的存在是必要的、客观的,彻底否定权威,既不符合实际也容易走向无政府主义。问题是,对于这种权威要有适当的约束。谁拥有教育权威,如何分配教育权威,是启蒙思想对教育的追问,民主则是一个基本理念。如古特曼认为,自由主义教育主张中立性原则,但难以实现,教育民主思想则主张将教育权威在多种主体间分配,通过理性审议来寻求共识①。 二、民主与教育的内在关联 教育是人类社会精神和物质再生产的基本环节,民主则是源于古希腊又伴随着现代性再度兴起的制度、理念和价值。教育与民主走到一起,形成民主教育的核心精神,从彼此的互动中认识和定义对方,此过程可以获得丰富的创造空间。 民主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和有力保障,这表现于多个层面。其一,民主所营造的探求真知的宽容与多元的场域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与创新存在正相关性。从国家层面看,民主有助于形成激发创新的社会氛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迸发出来;从组织层面看,民主的精神和制度有利于消弭组织的各种矛盾,最大限度激发个体的想象力,从而实现组织创新力的迸发;从个体层面看,是否具有民主人格直接塑造了其心智模式和合作能力,与创新有着密切关联。其二,民主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现代社会的知识创新和教育发展,因为民主正是知识和思想的秉性所要求的。其三,民主提出了教育平等的命题,即培育能够平等参与的公民能力,这种能力建设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个人的天赋与能力是不统一的、充满个性的,民主的平等不是让人等齐划一,而是在张扬个性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能。古特曼提出,民主教育的一个任务是培养公民的审议能力②。培养和提升公民能力则是教育的使命。民主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与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在这里,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有走出对权威的盲从和对自我偏见的执著,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自我、他者和一切知识,才能确立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经验看,民主推动教育发展也是普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