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域下学前教育的文化属性

——以幼儿园课程为议题

作者简介:
阮婷(1971- ),女,在读博士,讲师,华师大学学前教育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上海 260022);高瑾(1985- ),女,硕士,讲师,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窦丽丽(1982- ),女,硕士,讲师,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山东 济南 250104)。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家

内容提要: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差异性,遵循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实现有差异的教育公平,就是实现每位幼儿生命的平等性成长。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必然要以“文化”为纽带,从文化与人、课程与文化、教育公平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去揭示影响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客观元素——文化。文章从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文化学论证、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归属、教育公平与幼儿园课程文化属性的关系和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应有的价值取向四个维度探讨教育公平视域下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3)08-0123-03

       文化与人之间存在一个“强大的因果循环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决定文化,又反过来体验到我们的文化的特有型式。”[1]换句话说,人类创造了文化,也为文化所创造的;文化与人之间互为产生物。尤其是对人类个体而言,首先由文化塑造,而后才有可能成为文化的塑造者。人类个体自出生后,先具备作为个体的特性,然后“又进入到一个人类前辈积累并传给我们文化的‘外部机构’”[2]中,于是,作为个体的人能够也必须接受特定的文化、被文化“塑造”。因为,如果没有文化的“给养”,个体将什么也不是。文化本有一个非常广义和宽泛的概念,人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积淀都在这个范畴中,从该范畴中挑选出最优秀的部分,并将其采用某种方式加以组织,通过愈加专门化的人类文化机构传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挑选出的优秀部分,以“文本”等的方式在学校中出现,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课程。如果这些需要塑造的个体是幼儿,那相应的课程便是幼儿园课程。[3]

       幼儿园课程是人类文化中与个体早期接受能力相一致的部分。提取于人类文化优秀部分的幼儿园课程也应该是适应幼儿的,不适应幼儿的文化即便再优秀都无法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塑造作用,也不能妄想幼儿会在其中创生新的“精神”。幼儿园课程作为一种“专门”的文化部分对幼儿的适应不只是其内容本身,而且还包括它对幼儿起作用的方式和进程。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出现,一方面是致力于探索和发现人类文化中适合幼儿的有效内容(就人类总体而言,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已成为幼儿成长所需的“客观经验”);另一方面塑造幼儿成为创造性的文化化的人,即幼儿园课程存在的价值不只在使幼儿被塑造,也不仅是造就可以传承人类文化的人,“其最核心的是发展幼儿健全的精神、人格和体魄,完善下一代的整个人生”[3]。

       “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文化世界的本体就是人的自卫的生命存在。”[2]幼儿园课程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它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在更大的生活背景中文化与人发展关系的缩影。“在一定的时代,文化与人发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文化哲学已经揭示,当代文化正在走向与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同一,相应地当代课程也正在走向与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同一。”[4]同时,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赋予了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品性,也确定了幼儿园课程的文化主体地位,更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品味、理想和追求对文化进行选择,同时建构自己特有的幼儿园课程文化。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就在于保存和发展幼儿的生命存在及优化活动,这是当今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最本真的价值追求。幼儿应是在既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在吸取了“营养”的基础上,又反作用于文化,幼儿与文化都获得了双向的积极性变化。幼儿园课程当选择这一“标准”价值倾向。

       一、文化属性—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归属

       文化属性可做两方面的理解:第一,文化属性是指文化的“属性”,此时需要将文化作为核心词进行解剖,然后通过对各类文化的研究,发现文化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比如普同性、多样性、民族性、继承性、发展性、时代性等就是文化的“属性”;第二,文化属性是指“文化”的属性,即某事物同样有与“文化”相持平的属性,如政治、经济等属性。第一层面的理解是就文化本身而言,第二层面的理解是包含了对文化本身解读的更广阔的范围。本文选择第二层面的理解,即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是指影响幼儿园课程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层面——文化的本质特征。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教育也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要传播已有文化,另一方面则要创造新文化。[5]如果说教育的核心是课程的话,那么幼儿教育的核心则为幼儿园课程。与之相对应的,幼儿园课程要部分负责传播文化并创造新文化。此即幼儿园课程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文化现象,幼儿园课程还能够改造并创造相应的文化范畴。文化属性为幼儿园课程的最重要属性。当然,事物的属性既是客观的,又是多样的;同时,多种多样的属性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冲突的关系。[6]换言之,幼儿园课程同样有其他的社会属性,如政治、经济属性等,但与文化属性相比而言,都居于之下。因为发现并展现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发现并展示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有助于早期教育文化主体的幸福,即以文化本身为目的,以幼儿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目的;第二,发现并展示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即早期教育文化的自我保存;第三,发现并展示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对文化属性的重视,也兼顾了其他属性的选择与利用。于是,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应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主体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文化是一个具有很大范围包容性的词汇,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甚至有学者指出:“‘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几乎和学者们的数量一样多。[7]”但是,这些“文化”却可以统一组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具有类型和地域性的划分。作为文化现象的幼儿园课程,当然也有这种特性的区别,即幼儿园课程本身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属性。从教育的纵向领域来看,幼儿园课程因其实施对象的独特性而具有与其他层次教育课程不同的文化属性;从不同地域来看,作为文化“因子”的幼儿园课程会因为各地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文化属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