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一大主题

——“行政现代化”与“人事发展”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行政与人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行政现代化是一个世界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面临大规模重建时期,政府不再安于“守夜人”角色,而直接采取干预政策,不断进行行政改革,推进行政现代化,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行政改革更是成了当代国际性潮流。许多国家将行政改革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甚至作为政府施政的首要任务,如日本首相村山富士在会见记者时称:“今后内阁的最主要课题是行政改革”,并说“时刻不忘”行政改革。各国政府都提出了具体的行政改革方案,无论是英国的“走向未来计划”、日本的“实现重视国民生活型的行政和适应国际化的行政”的改革计划,还是克林顿政府的“重塑政府——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都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行政改革的浪潮不仅席卷工业化国家,而且也席卷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把行政改革看作加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纷纷推行行政改革,构建“发展行政”。

      推行行政改革,加速行政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性社会经济迅速变化发展的总趋势造成的。

      (1)政府职能一方面需要继续扩张,表现在新的管理领域(环保、有组织的科技攻关等),还表现在新的服务职能上(如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建立经济、市场、信息高速通道,以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稳定使政府收入减少,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政府面临的这种困境,无疑是改革的内因。

      (2)私营企业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绩效评估,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以及取得的成绩、表现出的高效率,对政府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产生示范效应。

      (3)公众对政府包揽的事业,如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险、退休保障、廉价住宅建设、医疗服务、残疾人福利、社会治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出更为具体的强调“顾客为上”的取向,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4)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体,公民参与管理和监督政府的要求日益强烈。他们要求政府必须具有明确的服务标准,增加政府行政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公民的自由选择权,完善投诉管理机制等。

      政府面临的困境无疑是当代行政改革的内驱动力,而上述其他三点则是促使改革的外驱动力。此外,打破传统的纵向“层级制”,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平行结构的行政模式,已经成为共识,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全面、深入的行政改革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综观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适应行政现代化需要而进行的行政改革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重新界定政府行政任务范围。

      2、分散管理职能,改革行政内部结构。

      3、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精干政府”。

      4、强调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

      5、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

      6、改革公务员制度,提高公务员素质。

      7、重视专家咨询,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

      8、建立行政改革权威性调研机构。

      9、建立主管行政效率的常设机构。

      10、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采用某些市场行为原则。

      11、实行行政民主化,加强与社会合作。

      12、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办公手段。

      总之,从公共行政(Pubilc Administration )朝着公共经营管理(Public Management)发展是当前世界性行政现代化和行政改革的总趋势。

      中国行政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在当代国际环境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适应时代的潮流。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为了适应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潮流,也大力推行行政改革,加速行政现代化进程。

      1、行政组织机构的现代化

      四十年来中国的行政组织机构,走了一条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道路,虽历经多次改革,但由于在机构改革的决策上违背了科学决策原理,忽视了“先转变职能、后改革机构”的原则,结果导致机构更加庞杂,隶属关系更加不顺,机构名称更加混乱,人员职称更加复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和机关“小而全”、“大而全”,自成系统等等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行政组织机构改革已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的境地。

      当前的任务是,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以精简、高效、新型的原则,进行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式管理思想,树立规范和服务的观念。克服个人利益对改革的干挠,排除那些原则上拥护精简机构、行动上阻碍改革的现象,积极推进行政组织机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要求全国党政群机关精简200万人员,党中央机构精简15%,国务院机构为20%,省和自治区为20%,直辖市为15%。机构改革遵循的原则是,按照党政分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改革的重点是,适应市场经济,机构改革与干部制度改革相结合,从中央到地方全面进行;改革的方法步骤是,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上下结合,分步实施。根据十四大的精神,目前,各地正在根据减少政府机构层次,加强经济综合管理机构的要求,进行定职能、定机构和定编制的“三定”工作;加强政府的经济监督机构和内部监督机构;建立和完善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加紧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以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为例,它下设10个职能机构,全部人员编制800名(据一九九三年资料统计),与隔江相望的浦西各区相比,机构减少2/3,人员减少1/3,很好地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