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政治学学术译介的三个发展阶段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现代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政治学系在美国主要大学的设立、“美国政治学会”的成立以及政治学学术期刊的创立为标志,政治学成为现代教育及学术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随着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学学术体系大体形成了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和公共行政等主要分支学科。 中国历史上对于政治问题的研究源远流长,《尚书》、《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墨子》、《商君书》、《韩非子》、《吕氏春秋》、《贞观政要》、《明夷待访录》、《潜书》等经典文献,均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思想。但是,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向现代政治学学术体系的转型,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逐步完成的。“中国最早开设政治学课程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第一本政治学教材是一位德国教授讲演录的翻译本”①。此后,政治学在现代中国逐渐发展。中国学术界对西方政治学学术著作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关注、引进和翻译出版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30-40年代。“清末的一些维新之士,出于当时政治现实的需要,纷纷从西方政治学中寻找其政治改良的理论依据,在译介西方政治学著作的同时,开始对政治学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教学。卢梭的《民约论》、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等一大批西方政治学名著在清末被译介到中国,有人统计,在1901年到1904年的4年间,中国翻译出版的西方政治学著作多达66种。”② 之后,随着政治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以及大量留学生从日本、美国、西欧和苏联等地学成归国,中国学术界在对美国和欧洲政治学的翻译介绍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有对名著的翻译,也有对近代新思潮的介绍,如J.杜威的实用主义,康德的《实用主义法学》,伯恩斯坦的改良主义思想,B.A.W.罗素的政治学说和英国工党理论家H.J.拉斯基的政治学说。”③值得注意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也陆续翻译出版,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文献基础。④正是这些卓有成效的引介和翻译工作,促进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治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和本土化的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70年代。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照搬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在各大学取消了政治学系,用“国家与法”代替政治学,政治学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基本停滞。1964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决定》,由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国际政治系,“其研究方向分别为民族解放运动、西欧北美政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未涉及到政治学学科的其他广泛内容。”⑤而大致与此同时,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先后经历了行为主义革命、理性选择革命和新制度主义革命等多次范式转换,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政治学的认知和研究已经大大滞后,正如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紧补课”。⑥ 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学科恢复重建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西方政治学的引进、翻译和介绍工作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有研究者指出:“译介西方政治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和前沿动态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工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补遗、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西方现代政治学名著、西方经典著作重译等多方面的工作始终不曾间断。翻译文献的数量持续上升,不但开阔了国内学者的视野,而且有利于我们理解西方政治传统,把握西方政治理念进而为批判性地借鉴西方政治学理论提供了可能性。”⑦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治学学科恢复重建初期,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当代学术思潮译丛”、华夏出版社的“二十世纪文库”、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政治学丛书”,均组织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国外政治学著作;⑧而商务印书馆的“汉译经典译丛”、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系列”、经济日报出版社的“现代政治学译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政治理论译丛”,以及近年来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比较政府与政治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当代西方政治学前沿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的“东方编译所译丛”、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政治与社会译丛”、吉林出版集团的“公共哲学与政治思想系列”译丛等,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前国内学界对西方政治学研究成果的追踪和关注情况。 本文以下部分将分别以著作、学者以及主要分支学科为分析单位,对当代西方政治学基本文献在中国大陆的翻译和传播情况进行初步评估⑨ 二、当代西方政治学重要著作的翻译与传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政治学界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学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公开出版的著作和论文以几何级数的规模增长。如何界定著作的重要性,如何判断一本著作是否成为了“经典”、成为了政治学学科领域的基础性文献,不同国家、不同分支学科和不同学术流派的学者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以《牛津政治科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2009)提供的资料作为参照系,对当代西方政治学文献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情况进行说明。⑩ 古丁(Robert E.Goodin)担任总主编的《牛津政治科学手册》系列,一共包含10卷,分别对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s)、法与政治(Law and Politics)、政治行为(Political Behavior)、情景政治分析(Contextual Political Analysis)、比较政治(Comparative Politics)、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政治学方法(Political Methodology)10个领域的学科发展概况和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是了解国外政治学学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权威文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