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观察与教师培养

——“先入之见”及其对师范生学会教学过程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苗学杰(1983- ),男,汉族,河南人,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主要从事比较教师教育研究;饶从满(1966- ),男,汉族,安徽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研究(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教育学报

内容提要:

师范生在进入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之前,作为观察学徒,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教学和教师的先入之见。先入之见的持续性、反弹性、正误性、过滤性、交互性特征影响着师范生的心理图式变化,一方面容易诱使他们退守到学徒时代所体认的传统教学图景,另一方面也为师范生和教师教育者提供了检视、比较、修正新旧经验的契机。分析学徒观察期形成的先入之见的特征及影响机制,有助于增强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效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3-1298(2012)02-0034-07

       学习教学(learning to teach)是一项最富有认知和情感挑战性的人类尝试活动。[1]534从学生时代开始,儿童绝大多数的求学时间和教师一起度过。正如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丹·罗蒂(Dan C.Lortie)所说,在毕业之间,每个学生直接与课堂教师交往的时间达到13000个小时[2]61。从学生时代对教师角色宏观感知和教学活动的耳濡目染从而产生直觉意义上模仿,到接受正式教师教育课程,再到教学实践的真实环节角色体认,学徒观察的先入之见(preconception)影响着师范生的心理图式变化:一方面容易诱使他们退守到学徒时代所体认的传统教学图景,即无论如何教,我都采用我当学生时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从教,从而抵消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为师范生和教师教育者检视、比较、修正新旧经验提供契机。

       一、学徒观察与师范生的“先入之见”

       教育是“属于经验的、由于经验和为了经验的”。[3]251当约翰·杜威把经验(experience)这个关键性术语引入教育中来的时候,便为我们分析教育活动的对象提供了一个明确框架和有效载体。“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杜威把经验作为教育对象,蕴涵了三层意思:教育总是基于儿童既有的经验向着正向的方向发展,“这种改组和改造,教育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4]89-90这种增加和指导指引学生向着正常生长的方向发展;原有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符合人生全部生活的需要,“经验的种种缺点也是明显的,容易引出错误信念,不能适用于新异的情景,容易形成思想懒惰和教条主义的情景”,[3]160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承担了对已有的存在谬误的经验进行修正的责任;经验是具有连续性的,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学习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经验的修正和增长过程,无论是典型的学术课程还是实习过程中的实地经验,都是构成师范生学习教学的经验的集合,成为学生获得正式教师资格的必备基础。在师范生立志成为教师,接受教师教育之前,已经带有丰富的经验体认。对这一现象做出敏锐觉察并明确提出的便是丹·罗蒂,他于1975年在其《学校教师:社会学的研究》学术论著中提出一个核心概念:观察学徒(apprenticeship of observation)。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观察学徒的概念被多次引用,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得到实证研究的验证。尽管得出的结论有所差异,但对这一概念的持续关注显示出了其具有强大学术魅力。正如希顿(Heaton)所说,观察学徒概念从此成为“教师用他们曾经所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teachers teach the way they were taught)的同义语,并被广泛地用来解释教师教育对教师信念和实践未产生明显影响的原因。[5]

       罗蒂通过对教师的访谈,描述了在成为教师之前必需的一段经历:

       人们经常忽视普通教育为人们提供就业准备的方式。这种忽视对于公立学校教师尤为严重,因为对于那些的确走向讲桌另一边的人来说,上学期间的参与对其职业生涯的确有着特殊的影响。在一些方面,作为一名学生就像是在教学工作中当一名学徒;学生和老师进行着长时间的面对面而且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互动。年轻人看见教师的时间比他们看见任何其他职业群体的时间都要长;我们可以估算出,每个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与学校老师直接接触的时间平均为13000个小时。这种接触发生在很小的空间里;学生们离老师的距离很少有超过几码之外的。而且,这种互动不是被动的观察——它通常是一种对学生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关系,因此是带有感情投入的。用符号互动论的术语来讲,学生学着“扮演”学校老师的“角色”,进行足够的移情,以预期老师对其行为的可能反应。这需要学生把自己设计成老师的角色,并想象老师对各种学生的不同行为会如何感受。当学生已经决定做一名教师的时候,扮演这种角色的动机就会更加强烈。然而很可能的是,无论将来的职业意向如何,扮演教师角色在学生当中都是非常普遍的。“任何人都可以当老师”这种广泛流传的观念或许最初就源于此;毕竟有哪个孩子不能对课堂教师的行为给予相当精确的描绘呢?[2]61-62

       教师的职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明显特征,那就是专业人员和当事人打交道的时间非常漫长,如果说医生是以疾病的治愈、律师以官司的胜败结束与当事人的主要联系,那么教师与当事人的联系更为长久;这种交往不是情感中立式的例行公事,而是充满了很多感情的投入,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交往中目睹了教师课堂行为并移情地体验了教师角色。这种体验每个学生都经历过,但这种移情通常“是直觉的和模仿的而非是外显的和分析的,是基于个人特征而非教育原理上的”[6],是一种隐藏于个人觉察之后的关于教学的一般化概念(generalized view of teaching)。如果没有研究者通过回忆等方式刻意触发,师范生在诸多时候难以觉察,因此这种学徒的经验是一种不易被激发的隐性概念。罗蒂通过对工作若干年后的在职教师进行访谈所提炼出的观察学徒时代先入之见的重要影响这一事实,至少传递了以下几个信息:首先,教师在其观察学徒时代就已经熟悉教学工作;其次,教师在其观察学徒时代就已经开始认同教师身份;再次,这种长期的体验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