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致命伤

作 者:

作者简介:
燕国材,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原文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基本是唯外国教育的马首是瞻,跟着洋人教育亦步亦趋。“崇洋”思想给我国教育改革造成的致命伤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错误主张,二是用清一色的外国教育理论进行指导,三是无批判地接受外国的所谓先进教学方法。为了使我国的教育改革能步入独立之“轨”、走上康庄之“道”,必须克服教育改革中的一切“崇洋”思想,在以我国古今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与教育实际出发,海纳百川式地吸收外国的一切积极成果,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所用。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9 期

字号:

      自上世纪50年代进入当代社会以后,我国就一直进行着教育改革,迄今已达60年有奇。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需要的人才。虽然如此,但也出现并存在着某些值得思考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所以会这样,在我看来,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浮躁”,就此我曾撰写《浮躁是教育改革的最大绊脚石》一文进行评析;一是“崇洋”,现拟撰写此文,即《“崇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致命伤》,意在抛砖引玉,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讨论。

      一

      我国当代60年来的教育改革,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约30年(1950-1980)。5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只好实行“一边倒”政策,一切都向前苏联老大哥学习。以教育领域为例,认为前苏联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乃至于“五分制”记分,都是马列主义的,都处于世界最先进的地位,必须全盘学习、全部照搬,不容许有半点怀疑,也不容许提任何意见。可以说,在此阶段中,我国教育界的基本局面是:苏步亦步,苏趋亦趋。

      后阶段30多年(1980至今)。在这个阶段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外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都一股脑儿地涌入我国,简直使人应接不暇。如什么布鲁纳、布卢姆、马斯洛、罗杰斯、赞可夫、巴班斯基、瓦根舍因等大名,如雷贯耳,令人仰止;什么认知教育理论、人本教育思想、目标教育体系与掌握学习方法、德国的范例教学方式、前苏联的新教育体系与教育优化组合等,在我国总是轮番作战、热闹非凡。虽也有人对之提出过某些看法,但总的倾向是“拿来主义”,即不管这些教育思想是否正确、是否有用,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都用来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其中虽也有前苏联教育,但它在我国已大不如前阶段那么吃香了。于是此阶段我国教育界的基本局面是:西步亦步,西趋亦趋。

      如上所述,我国当代前后两个阶段的教育改革,都是唯外国教育的马首是瞻,跟着洋人教育亦步亦趋。换句话说,这也就是“崇洋”思想在我国教育界高踞着主导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这里的所谓“崇洋”,就是盲目崇拜外国教育,一味迷信洋人思想。如有人提出的“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主张或口号,即把教育界的“崇洋”思想刻画得淋漓尽致了,无须再赘一词。我认为,从我国的国情与教育实际出发,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是完全必要的,但一味地拜倒在外国人的脚下却大错而特错了。事实表明,“崇洋”给我国教育改革造成了不少的致命伤,其负面影响尚有待于我们加大力气去予以消除!

      二

      为什么说,“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主张或口号集中体现了教育领域的“崇洋”思想呢?首先,国际教育的“轨”是没有的。什么是“轨”?其本意为轨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令,要求书写同一文字、车行同一轨道,以便大一统的秦王朝获得真正的统一。这样看来,“轨”就含有统一规格、共同标准的意思。试问,国际教育真的有“轨”可接吗,亦即有统一规格或共同标准可以遵守吗?其回答只能是否定的。因为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各有其“轨”,同时发达国家教育的“轨”也是各异其趋的。一句话,所谓国际教育共同的“轨”根本就不存在。既然如此,“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主张或口号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它的提出,非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给教育界添乱,使教育改革无所适从。

      其次,“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主张或口号是错误的。教育从来就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它的基础,是自己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自己的教育传统,是自己的独特文化;它的宗旨,是培养为本国家、本民族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而决不是为了培养什么“国际性人才”。顺便指出,有人提出的“培养国际性人才”的主张或口号也是错误的,如果把它同“与国际教育接轨”结合起来,其错误性则会更加显现。当然,把国际性知识与品格作为培养人才的一项要求还是可以的。再回过头来说,任何国家的教育都必须民族化、本土化,都必须能解决本国家、本民族、本地区的问题。应当看到,我所说的教育的民族化或本土化,并不排斥教育的国际化;相反地,我主张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即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或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但“与国际教育接轨”则是片面地主张教育国际化,强调脱离本国,盲目地向外国教育学习;以人家为主,不分青红皂白地与外国教育保持一致。可见“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主张是一个民族教育虚无主义的口号,其错误的性质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主张或口号是危险的。为什么说这个主张或口号具有危险性?一是它完全抹杀了祖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完全抛弃了祖国的优秀教育传统。一句话,按这个口号行事,就是既看不起祖国教育的昨天,也看不起祖国教育的今天,而主张只有“与国际教育接轨”,才会有祖国教育的明天。试问,按照这种“崇洋”思想来教育国人或下一代,还能培养出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吗?二是它盲目地用外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来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外国教育有科学的、非科学的,有正确的、不正确的;即使是科学的、正确的,还存在一个是否符合我国国情与教育实际的问题。而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一律采取“拣在菜篮子里都是菜”的办法,照搬外国教育的一套。其后果必然是,非但对教育改革无益,反而会对它产生种种不良的负面影响。三是它最终会导致我国教育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养成可怕的依附性。就是说,为了“与国际教育接轨”,就必须按照外国教育“轨”的标准,来改变我国的教育“轨”,即他们是宽轨,我们也要是宽轨;它们是窄轨,我们也要是窄轨。试想,倘若我国的教育果真如此地改来改去,那最终不是变成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教育了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当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