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7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3)04-0001-12 修订日期:2013-03-20。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韩国被列为成功转型的典范,因为韩国是在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情况下,以渐进、和平和有效的方式,实现了政治发展的目标。分裂国家的现状不必然会阻碍民主转型,但却会加深转型过程的复杂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仰赖国际因素的支持,例如多边或双边军事协定的保证。尽管学者们在研究韩国民主化时,经常有国际环境、国际背景等方面的论述,但大都没有对影响韩国政治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互动分析,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论述非常有限,不可避免地出现孤立看待韩国政治发展的问题。 一、研究缘起:“国际政治-国内政治”范式的兴起 长期以来,由于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相互隔绝,政治科学难以发生研究范式的突破。科尔曼(Coleman)和安德希尔(Underhill)指出:“传统的国际关系文献常常坚持认为,国内与国际政治的性质之间存在显著区别,这种严格的国内-国际政治的区分忽视了政治上的全球、地区、国内这些多层面间的密切的关联性。”①政治科学以“国内中心”为取向,将政治现象仅仅放在国家体系内考察,国际因素至多被视为参照因素或情境变量加以分析。由于缺少“国际政治-国内政治”范式,②政治科学无法解释国内出现的越来越多因为全球力量而产生的政治现象。 对政治发展的动因进行国际国内互动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归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兴起的“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研究范式,该范式是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交叉产物。彼得·古勒维奇(Peter Gourevitch)指出,此前的学者只重视研究国际政治的国内根源,忽视国内政治的国际根源,现在应是重视国际力量如何作用国内结构的时候了。在他看来,国际体系中除了观念和意识形态因素外,有两种因素对国内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国家间政治权力的分配状态,二是国际经济中经济活动和财富的分配状态。③ 在民族国家日益受到挑战、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不断融合的现实情况下,必须将比较政治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学者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的关系,但一般都将国内政治视作国际关系的自变量,强调国际政治的国内根源。因此,早期的相关研究是不对称的,学者们重视国内政治文化、官僚政治以及政治体制安排的差异如何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国际因素如何影响国内政治,除了现代化理论、依附论④、相互依赖理论中有些论述之外,研究水平无法与前者相比。当时的研究,在国际因素方面,着重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在国内政治方面,更多的是关注国家面对国际环境时的政策选择,较少论及国际因素对国家政治体系变化的影响。然而,无论是现代化理论还是依附论学者,对于深陷于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都开出在政治上实行集权制度的药方。由此看来,1980年之前,学术界即便注意到国际因素与国内政治制度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也没有将国际因素与民主制度联系起来。⑤ 詹姆斯·罗西瑙(James Rosenau)指出了比较政治学者与国际政治学者之间的“差距”,即比较政治学者忽视国内政治体系的国际影响,国际政治学者忽视国际政治对国内政治的影响,提出了“联系政治理论”(linkage politics theory)。他把“联系”作为核心概念,建构“国内-国际联系”框架,用来确定和分析国内、国际两个系统重合的部分,考察在重叠区域所发生现象的性质,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考察:第一,把握国内政治对于国际政治的作用,以对外政策的制定为中心;第二,把握国际环境对国内政治的作用,以国内应对方略为中心;第三,阐明不因国内和国际而存在差异的相互作用机制,以相互联系为中心。联系政治是国际政治体系与国内政治体系之间的相互渗透过程;这种相互渗透和影响一方面在国际体系、国家体系和地方体系等政治主体的不同层次上展开,另一方面还在领土、地位、人力资源等问题领域体现。⑥罗西瑙提出“联系政治”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通用的概念体系,为系统研究国内政治行为和国际政治行为的关联提供分析框架。然而,他的研究只是停留在静态描述层面,没有揭示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动态关系。此后一段时期,关于“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的研究在学界一度趋于沉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研究范式的复兴,学界开始关注政治发展的国际因素研究。古勒维奇的基本结论是“国际体系不仅是国内政治和结构的结果,也是其原因。经济关系和军事压力限制了从政策决策到政治制度等广泛的国内行为。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联系得如此紧密,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分析”。⑦冷战的终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一命题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从研究对象而言,“国际政治-国内政治”范式主要关注两大领域: 首先,国际政治学者在研究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将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状况纳入分析视野。例如,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的双层博弈理论集中关注国际谈判中的外交过程。⑧从国内政治层面研究一国的外交政策过程已经取得很多成果,国际关系学者将其运用于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债务、武器控制等国际谈判的分析,并根据双层博弈理论的内在缺陷,对国内选举与国际谈判的关系、国际协议的遵守、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补充、深化和完善。⑨ 其次,比较政治学者在研究国内政治发展时开始关注国际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深入探讨第三波民主化时,很多学者注意到美国民主促进政策的影响,认为西方国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把经济援助与是否实行民主挂钩,要求发展中国家建立市场经济、进行民主改革,或是在发展中国家大力培养亲西方势力,寻找政治代言人,支持反对派开展民主运动,从内部颠覆其原有政权。⑩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国际结构对国内政治的影响,认为国际层次的变化能够通过既定的国内制度和实践反映出来,着重探讨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对国内选举制度的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如何改变国内政治分歧,以及全球沟通方面的变化如何影响各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