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教育变革的现实路径

——基于英国教育部名称更迭的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段晓明(1975-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河南 开封 475004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英国教育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几次频繁更名,从“教育与科学部”到“教育与就业部”,再到“教育与技能部”;继而“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成立不久,又改为“教育部”。名称更迭背后体现出英国学校教育变革方向和重心的转向。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3/57.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13)03-0072-05

      英国教育部名称更迭之频繁在各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如此。英国教育部一再更名,除了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职能的转换、政治权力的角逐等原因外,从学校教育变革的视角来看,英国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名称的变更,直接映射出当代英国各个时段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折射出学校教育对亟须解决问题的偏重,反映出每一阶段学校教育变革的方向和重心。

      

      一、从关注效能到能力本位的变革路径

      教育与科学是英国培育经济、政治实力的基础,教育与科学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英国教育部于1964年改为“教育与科学部”,政府希望改变长期以来英国科技教育相对滞后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力图将教育和科学糅合到一起,实现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英国主导产业的传统工业成为“夕阳工业”,英国的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中,英国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加了9.4%,而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却减少了26.3%和12.1%,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1]英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和经济结构间“低阶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学校体系培养了过多的低阶劳力使得经济无法向上转型,这对英国教育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失业人数上升到近350万,失业率高达12%,居西欧国家前列。[2]教育和就业长期以来分离的状况无以为继,英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要求,使教育更多地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联。为此,英国政府将教育部与劳动部合而为一,成立了“教育与就业部”。从字面看,把“科学”改为“就业”是把教育等同于培训,使就业成为教育的目的。但从发展态势看,这次更名表明英国学校教育改革开始扭转原来将教育单纯引向科学的误认,开始关注与受教育者更为直接的就业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直接反映在英国出台的一系列教育白皮书中,政府开始把接受教育作为改善公民就业、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手段,强化为生产生活提供合格教育者的职能。1995年《全国青年培训计划》(Youth Training Plan)的启动,为16-25岁已就业或失业的青年提供各种培训。1999年《16岁后教育:学会成功》(Post 16:Learning to Succeed)白皮书的出台聚焦于建立一种鼓励创新和革新的学习文化,新的学习文化以技能学习为基础,通过建立英格兰学习与技能委员会,与地方教育当局合力开发社区学习计划,致力于提升学生个体技能水平,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个人成功的基础。

      从教育发展的视角,就业仅仅只是一个暂时的目标,连接学校教育与就业更加真实的纽带是“技能”。技能是学习者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工作场域和现实世界的标志。英国政府明确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为民族的未来投资,用技能武装国民,使他们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人,以此促进经济、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3]2001年,英国大选之后,工党政府旋即把教育部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这次更名表明英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技能培训在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意义,找到了教育与经济的纽带——技能。学校教育变革视焦已不再局限于关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是从学校教育与学生初入社会的一次性链接,扭转为学校教育对学生终身学习、工作、生活的持续联系。“这次改革目的是以雇主需要的技能与终身学习所需的能力来装备年轻人进而发展英国的经济。”[4]变革目标主要体现在:为每个人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标准和技能水平方面达到优异。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措施,2003年的《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21st Century Skills:Realizing Our Potential)白皮书,指出解决英国与其主要经济竞争对手之间技能差距的核心在于确保雇主具有支持其企业成功的正确技能,以及个人具有就业和自我完善的技能。2004年《英国儿童与学习者五年教育发展战略》(Five Year Strategy for Children and Learners)具体提出通过基本技能素质的培养,为14-1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铺设通往工作、深造和生活之路的适宜途径,为英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005年《14-19岁教育和技能》(14-19 Education and Skills)白皮书再次重申以技能策略来解决国家技能需求,提出为青年人创造机会,确保他们完成中等教育并继续学习到18岁,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从而更加卓越。

      二、从儿童本位到关注教学的变革路径

      2007年6月,英国政府将原“教育与技能部”拆分,教育部改为“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新教育部不仅继承了“教育与技能部”19岁以下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还接管其他部门跟儿童和家庭相关的所有工作,包括司法部的青少年司法工作、卫生部的儿童卫生工作等等。从技能转向儿童与家庭,由关注教育与经济的密切联系转向对教育内在本质的追求,这是英国教育重心的“返璞归真”。正如布朗首相所言:“政府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个孩子得到最佳的人生开端,接受持续的支持和保护,满足他们及其家人的需要,帮助和促使儿童发挥潜能。”[5]这一变化旨在加强政府对儿童、年轻人及家庭的支持,确保英国做好抓住全球经济新机遇的准备。同时,这次机构设置是英国政府第一次将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联系在一起,使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过去的以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维度来制定政策转变为在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更加强调“整体”的力量。学校教育变革日益关注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力图形成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型的、沟通的、动态的教育模式。2007年《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The Childrens Plan: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计划勾画出未来十年“以儿童为中心”的变革图景,“确保每一个儿童在生活中有最好的开始,通过拓展学校职能、促进家校合作、改革课程和考试、加强3R与艺术教育等,把英国变成世界上儿童成长的最佳乐土”。[6]2009年发表的《你的孩子,你的学校,我们的未来:建立21世纪的学校体系》(Your Child,Your Schools,Our Future:Building a 21st Century Schools System)白皮书主张围绕权力下放、绩效责任和持续改善学校三方面,来确保孩子们都能获得成功。具体措施如通过“儿童阅读”、“儿童计算”项目帮助那些在文学和数学上落后的学生回归正常;投入40亿英镑用于儿童活动中心、早期教育和看护机构,提高处境不利儿童的生活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