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13)01-067-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然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怎么理解和实施促进公平这一“基本教育政策”,既积极而为,又实事求是,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存在教育公平问题,但由于与中国的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不同,有其自己的特征。本文选择《教育研究》和《哈佛教育评论》上发表的有关教育公平的论文作为分析语料,通过比较研究,考察两国对教育公平关注重点的异同,从而获取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思路和策略的启示。 《哈佛教育评论》于1930年创刊,是教育界有名的期刊之一。《教育研究》于1978年创刊,是我国最具权威的教育理论刊物。通过对这两种杂志有关论文的比较研究,可以反映两国教育界和教育理论界的代表性成果。笔者以“教育公平”为主题词搜索这两种杂志近17年(1994—2010年)来刊登的文章,搜索结果为:《哈佛教育评论》共有84篇,《教育研究》共有152篇,以此分别建立中美两个语料库。利用统计软件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趋势,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聚焦点,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中美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趋势 对《哈佛教育评论》84篇和《教育研究》152篇有关教育公平的文章按照发表的年份进行统计,我们得出从1994—2010年文章数量分布统计,见图1。
图1 《教育研究》和《哈佛教育评论》文章数量分布统计(1994—2010) 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两国关于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章总体均成上升态势。说明教育公平问题在两国同样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二,中国起步晚增幅快,美国起步早增幅缓。中国学者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于2002—2006年出现了一个小高潮,2007—2010年又出现了一个大高潮,发表文章数从2000年以前每年1—2篇增长到2010年的26篇。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在新世纪中国学者对于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关注。特别是2010年新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其中有关教育公平的基本政策激起了中国学者的研究热情。而在《哈佛教育评论》中,相关文章的数量几经变化。由于美国教育公平的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931年就有教育公平问题的文章问世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已经处于渐趋平稳的态势。在2006年该研究出现一个小的涨幅,9篇文章中有7篇是对2001年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下称《法案》)实施效果的大讨论。在2009年又出现一个大高潮,共有12篇,其中8篇是与奥巴马的当选和教育、教育公平的关系进行的大讨论。这也说明了美国教育学者对教育法规的关注和敏感性。 第三,美国有关教育公平的文章占总数比例高于中国。虽然从数据看,中国文章数量几乎是美国的2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研究》是月刊,每期包含20篇左右文章,其中教育公平的相关文章只占总数的4%。而《哈佛教育评论》是季刊,每期只有10至15篇文章,其中教育公平文章所占的比例却是9%至13%,是《教育研究》比例的二至三倍多。 二、中美教育公平研究的内容分析 通过对文章的词频、摘要和关键词以及全文的分析,发现两种刊物文章研究的相同或相似教育公平问题主要分布在政策制度、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不同之处主要反映在中国更关注区域教育、农村教育等,美国更关注人群问题,如特殊儿童、种族教育和女性教育等。 (一)中国特别关注农村教育,美国特别关注种族教育、女性教育和特殊人群教育 《教育研究》中研究有关区域教育问题的文章有17篇(占总数的10%),其中主要包括农村教育、西部教育和高考移民教育,专门论述农村教育的就有11篇(占7.2%)。“农村”一词在高频词汇表中位居第9位。 《教育研究》中讨论农村教育公平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教改与城镇建设问题。农村教改与城镇建设、人口的城镇化要求把农村人口资源转化成为人力、智力资源,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备,要求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协调性和超前性原则,合理布局,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1]而且,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了学生入学人数,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农村学生的比重加大。但是在高等教育内部他们仍然处于劣势,他们主要集中在地方院校和比较冷门专业,显然,农村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存在不公平问题。[2]二是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为了解决农村中学生进城就读问题,学者们提出,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3]三是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农村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核心。[4]为保障农村学生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需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资助的力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5]同时,农村的课程政策应该在适应与引领的双重取向上找到平衡点。[6]四是教育财政体制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仍然缺乏稳定的保障,经费供给总量依然很不足,各级政府投资结构不合理,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7]至于化解包括经费、师资、校舍等在内的教育资源不足和结构失衡等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有学者提出,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增加教育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加大助学力度等,以保障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