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186(2012)12-0074-09 问题提出 教师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之一,在一个追求教育质量的时代,教师教育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在这个议题讨论中,教师教育质量成为核心内容,从逻辑上说,只有教师教育高质量才可能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而对于我国来说,教师队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突出问题,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据统计,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仅为60.3%和78.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仅占64.1%,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校教师仅为3.6%、4%、49.4%。①高质量教师的培养对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高质量教师显然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只有教师教育体系具备了高质量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因而重建一个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成为必然。同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区域分布不均衡、学科分布不均衡,更严重的是,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合格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十分紧缺,因而严重影响到教育公平。实际上,不均衡的教师资源配置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教育体系的不公平导致的,如教师教育院校之间水平的不均衡、学段教师培养的层次水平不均衡、区域之间教师教育体系的不均衡等。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公平,因为教师教育体系不均衡和不公平直接决定了教师培养质量的水平差异,所以影响到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看来构建一个公平的教师教育体系对于教师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改制升格、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大学生自主择业政策的实施,高校,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非师范院校,都走向了综合化的办学道路。从把教师培养作为单一目标到作为特色目标的转变,教师教育在高校内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稳定的独立的师范院校体系走向解体,师范院校转型为综合院校。师范院校本身综合化趋势不可逆转,导致师范院校内部非教师教育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挤占了原有仅为教师教育所享用的资源,非专业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重建一个开放、灵活、专业性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就是基于以上背景来讨论教师教育体系的特征的,问题是,我们要重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它应具有哪些特征?本文基于笔者的田野经验(也仅限于非结构化观察)和相关数据,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建构 我们在讨论教师教育体系的特征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何谓教师教育新体系这个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教师教育体系。从宏观上,它是指一个国家培养和培训教师的机构层级化构成的系统,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层级性来看,教师教育机构显然是这个管理层级化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管理层级化高等教育体系是由中央级高校、省部共建级高校、省级高校和地方级高校构成的。需要指出的是,中央级高校主要指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余高校从管理上都属于省级高校。因此,我们可以基于管理层级来构建一个教师教育体系,如表1。
这个体系是一个教师教育的常规体系,它消解了师范和非师范的两分法,②以管理层级化来理解遵循了中国高校的管理特色,同时还决定了教师培养的层次,并且指明了基于培养层次需要的教师教育机构。于是,在宏观教师教育体系条件下,我们需要建构微观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它就是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宏观体系的管理层级化而体现了其培养层次的层级化和专业化,为各自机构的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构建教师教育体系,如高校分类。从高校分类原则来看,通常把普通高等学校分为综合研究型大学、综合教学型大学、多科研究型大学、多科教学型大学、单科大学。以此为依据,可以建立分类的教师教育体系,如表2。
从现实政策需求角度建构新体系来看,我国未来教师教育体系应该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一个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和教育大学的教师教育体系,师范院校主要指师范学院以上层次,综合大学主要是省级管理的综合院校,尤其是省部共建和省级的院校,并在大学水平上建立二级专业学院,即教育学院(部、系),教育大学主要是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升格而成的教师培训机构,从而使高质量、公平、开放、灵活、专业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真正形成(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