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教育也非同寻常。在这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取得显著成绩。《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在这一年,教育研究紧扣时代脉搏,加强理论创新,服务教育决策,回应百姓关切,着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问题意识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持。本报告根据有关文献,对2012年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评析。

      一、通过系统设计和基层创新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部署了一系列改革试点。2012年,这些改革试点已进入第三个年头。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学者们从方法论层面对教育改革进行审视,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主张。

      (一)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综合性整体性

      目前,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有学者指出,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从满足生存型社会的需求转变为满足发展型社会的需求,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制度设计、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既有的利益格局、“内部人”改革的局面日渐打破,强调社会参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1] 这些阶段性特征决定了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学者认为,教育发展的场域格局要求对教育改革整体考虑,系统设计:一是更加注重教育内部的系统性,不局限于局部内容的调整完善或单一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充分考虑教育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考虑;二是更加注重教育外部的关联性,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形成推进教育改革的合力;三是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整体性,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领域,而是全面展开、整体推进,既统筹考虑东中西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各级各类教育的现状,分类指导,又突出重点,提高整体性。[2]

      (二)在改革中坚守教育的基本伦理价值

      教育活动是有基本伦理价值的,作为一种利益关系调整的教育改革,能否坚守这些基本伦理价值,关系到改革能否成功。有学者指出,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相应地,对教育改革进行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改革有没有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不论什么阶段、什么领域、什么层面的教育改革,如果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便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改革。[3] 有学者以公立学校为分析单元,指出公立学校的基本伦理价值是公共性。但在世界性的公共教育重建运动中,公立学校改革无一例外地借鉴和利用了市场化、民营化的机制。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来说,正面临两个关乎改革伦理的问题:一是改革应如何坚守公立学校的公共性,现在教育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源于公立学校的私利追逐;二是改革应如何维护简政放权所形成的公立学校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在当前正出现某种倒退的倾向。因此,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4]

      (三)基层创造依然是教育改革的生长点

      基层创造是我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依然要用好这条经验,尊重基层创造,激发基层创造活力。基层创造,教师是关键。有研究指出,要把作为普通参与者的教师切实放到“教育改革的主人”的位置上来,使教师作为教育改革主人的地位与权利确实得到尊重,使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确实有发挥与展示的广阔空间。没有广大教师普遍的深度参与,没有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主动的充分发挥,即便有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改革决策,其实施过程也注定会有气无力、流于形式、久滞不前。[5] 基层创造,文化是支撑。有研究指出,要努力在改革的同时帮助学校修改、调整、创建相应的文化体系,提高改革和文化的吻合度。[6]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伴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以及一体化过程中如何规划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全面把握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学者们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予以了充分关注,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内涵的理解达成了初步共识,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取向下,打破城乡二元僵局,在保持与发挥城乡教育区域性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城乡教育互动联结、相互帮扶、相互作用、消解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动态进程。[7]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8]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特征的探讨上,学者们认为城乡教育在目标上要共识、观念上要互通、地位上要互认、资源上要共享、责任上要共担,要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参与。[9] 但要强调的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保持各自特色的一体化,而不是城乡教育同质化。[10] 此外,在对城乡教育形势变化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还有学者提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理念,指出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是教育现代化目标模式的战略选择。城乡一体化,应该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实现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城乡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体系、教师队伍、教育发展环境、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11]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本质是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整体教育水平。有学者指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展可划分为自发型阶段、政府干预型阶段、高度自主型阶段。[12] 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树立一体化的理念,形成一体化的思维,建立一体化的制度。[13] 有学者强调,要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财政和管理体制,改革重心过高的财政体制,让基层政府有能力进行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建立与城乡教育双向一体化相适应的教育制度体系,破除城乡二元的教育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类教育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双向流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