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09)04-0035-07 一、引言 本综述主要关注创造力特点,社区、学科领域、社会情境等与数字技术特点之间的互动(数字技术对这些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创造力的界定非常宽泛:创造过程被描述为精神之路(Nachmanovitch,1990);或被描述为一种神秘感或悖论,而这种神秘感和悖论需要驯服,以将其理解为人工智能的计算心理学(Boden,1992),或神经生物学过程中的映射(Zeki,2001)。Prentice(2000)强调了由于复杂、模糊概念的使用,可能导致混淆和矛盾的危险,而这不利于教育工作者着眼于课程创新过程的目的和可能性。 为了阐释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一些学者通过使用新技术(从移动手机到数字视频和音乐)来对创造力进行了大胆的定义。对于数字技术在娱乐(像电视和视频游戏)中的涌现,评论家认为观众正在获得新的创造性选择(Fishcetti,2000),并指出电脑游戏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Jenkins,2000)。创造性行业部门可以利用数字产品的易用性和可获取性、再生性等成为潜在的生产者(Blythe,2001)。然而一些批评家认为电脑的存在遏制了儿童娱乐、社区意识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并且也限制了儿童在媒体、社会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机会(Healy,1998)。作为资格及课程局(QCA)的代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家教育研究基金会(NFER)进行了一个基于主题的综述,主要关注来自19个教育系统的信息,以提供关于艺术、创造力和文化教育的比较分析。试图为文献中出现的所有主题提供一个框架,进而明晰教育者、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及大众之间的辩论,强调了众多因素之间交互的复杂性(Cordes & Miller,2000)。 二、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如何定义创造力 1.定义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已经对描述创造力的不同视角的发展进行了追溯,从50年代至70年代对个体创造力的个性、认知和刺激的关注,到80年代和90年代对环境和社会情境,对个体、团队和组织创造力影响的关注(Rhyammar & Brolin,1999)。Cropley(2001)对众多创造力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了回顾:从Guilford对美国心理协会所做的报告,到必须考虑创造力在成功的技术和经济事业中的作用。他识别出了各种关于创造力讨论的共同要素:新颖性、有效性和伦理性,并且把重点放在人们展示创造力特性及在适宜创造力产生的环境下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上。Jeffrey和Craft辩称,近些年来创造力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认为创造力的文献还应该包括:①运行于经济和政治领域;②作为在机构和组织里增加个人能力的一种可能工具;③用于开发有效的学习(Jeffrey & Craft,2001,p3)。 目前,关于创造力的文献综述非常多,这些文献综述有助于我们描述和理解创造力的本质(Yeomans,1996;Dust,1999;Rhyammar & Brolin,1999;Sternberg,1999;Beattie,2000;Craft,2000;Edwards,2000-2001;Cropley,2001)。Dust(1999)在借鉴众多学者(如Barron,Gardner & Csikszentmihalyi)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创造力的过程和层级、创造性个体的特点及创造力在工作领域和更广泛的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 本综述主要讨论由国家科学、技术和艺术基金会(NESTA)提出的目标,进而为实现探究、利用和阐释的目标提供建议,从而实现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中培养人才和创造力、促进创新的主要目标。在讨论和定义创造力时,一个非常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将重点放在杰出的富有创造力的个体上,还是放在所有个体及他们自我实现的潜力上(Craft,2000)。本综述主要关注促进所有个体的创造力。 2.个体的创造力 思考创造力框架的一个非常有用的起点就是考虑个体创造力的特点。Shallcross(1981)对创造性个体特征的例子进行了整理,其描述如下: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自信、乐于冒险、有幽默感、享受经验、敏锐感、鲜有恐惧情绪、勇敢、与众不同、灵活、偏爱复杂性、有目标、自我控制、创意、独立、持之以恒(引自Craft,2000,p13)。另一个关于创新型人才个体特征的观点在Sternberg和Lubart的“汇合模型”中进行了描述,该模型包括六个要素:智能、知识、思维方式、个性、动机和环境(Sternberg & Lubart,1999)。同时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了个体的多元智能(Cardner,1983;Gardner,1996)。Csikszentmihalyi(1996)将创造性个体的一般特征归纳为心流,并且尤为强调了参加活动的意识状态与这些活动的特征:①清晰的目标;②即时反馈;③挑战与技能之间的平衡;④行为与意识的融合;⑤排除干扰;⑥无需担心失败;⑦忘却自我;⑧忽视时间感;⑨自得其乐的活动。 个体的直觉、反思、幻想甚至厌倦的状态在创造力和问题解决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了幻想和想象状态是如何增强创造力的(Lynn & Rhue,1986;Claxton,1999;Claxton,2000)。这些状态并不是放任自流或任其发展,而是承认了一种不需意识的认知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资源,来产生新的组合、探索和变革(Bode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