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平等的资源主义与福利主义分析路径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的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景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天津 300387)。

原文出处:
人文杂志

内容提要:

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路径,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阿玛蒂亚·森在批判以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等人为代表的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以及以理查德·阿内逊为代表的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进路的基础上,以人际相异性为起点,建构了可行能力的平等理论,以试图超越平等的资源主义和福利主义分析路径。但是,阿玛蒂亚·森的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太具开放性,其可行能力平等理论也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地方。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1-0029-08

      平等理论是当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福利主义分析路径和资源主义分析路径是其中的两种重要分析进路,前者主要以理查德·阿内逊(Richard J.Arneson)的“福利机遇的平等”(equal opportunity for welfare)为代表,后者主要以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的“资源平等”(equality of resources)为代表。①实际上,平等理论的上述两种分析进路都存在一定的困境,在当代政治哲学中有一种平等理论的分析路径试图超越上述两种分析路径,这就是以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和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等人为代表的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这种分析进路在当代政治哲学和规范经济学中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涛慕思·博格(Thomas Pogge)曾言,“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那里,它都得到了很多支持,影响了两种竞争的进路:一种是在罗尔斯的理论中被示范出来的资源主义,另一种是在功利主义那里被示范出来的福利主义。”②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equality of capabilities)是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首先分析森在批判平等的资源主义和福利主义分析路径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的基本理念,然后探讨德沃金和G.A.柯亨(G.A.Cohen)等人对可行能力平等理论的批判以及森的回应,最后对可行能力平等理论进行一个总体性的评价,以探讨其得与失。

      一、拒斥平等的资源主义和福利主义分析路径

      森在很多地方批判了平等的资源主义和福利主义(主要以功利主义为例进行言说)分析路径,这些构成了可行能力平等的批判前提。森对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的批判,主要以罗尔斯和德沃金的平等理论为例来进行论说:

      一方面,以罗尔斯和德沃金等人为代表的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对人际相异性问题视而不见。对森来说,人们在探讨平等问题时,必须重视人际差异性。比如人们在个体特征上存在诸多差异,人们的基因、性格、新陈代谢、才能以及身体健康程度等方面往往都是不同的。同时,人们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人们在将资源转化为利益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何对待人际相异性,是任何可行的平等和正义理论必须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恰恰忽视了人际相异性,这是其重要缺陷之一。即使拥有相同的基本善,人们在将基本善转化为自由的能力上也存在诸多差异,一个将基本善转化为自由的能力或禀赋较低的人,与将基本善转化为自由的能力或禀赋较高的人相比,就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并没有重视人际相异性,致使它没有区别对待处境最差者,比如“差别原则不会因为他是跛脚而增加或减少他的收入。他的效用劣势将与差别原则是不相关的。”③残疾人的生活有很多困难,他们在将基本善转化为能力时,明显处于不利境地。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恰恰漠视了残疾人的处境,显然有悖于道德直觉。因此,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不应以基本善等资源作为人际比较的尺度。

      另一方面,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混淆了自由与实现自由的手段。森区分了自由(freedom)与成就(achievement),自由主要关注实现自身价值的实际机会,成就侧重于人们通过努力实现了的事物。判断成就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功利主义以效用来判断人们成就的大小,并将实现成就的自由视为工具性的。在森看来,如果人们致力于关注资源或基本善等评价域里的不平等,那么人们就从对成就的评估转向对自由的评估。虽然与功利主义的效用视角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差异非常大,这就会导致在将‘资源’和‘基本善’转化为成就的过程中明显的人际差异。同样的原因,在‘资源’和‘基本善’向自由的转化过程中,表现为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人际差异会使得转化结果也极为不同。”④可见,对森来说,虽然罗尔斯和德沃金的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较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进路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还应做进一步的努力,他们仅仅关注实现自由的手段,漠视了自由的实现程度,基本善等资源仅仅是人们获得自由的手段而已,并不是自由本身。如果人们将注意力从基本善等资源转向个体实际上能利用这些资源做什么,那么在这种转化过程中的人际相异性就会立刻显现。

      可见,对森来说,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存在诸多缺陷,那么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进路是否合理呢?在森看来,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路径也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平等理论分析路径。福利主义认为“事物的相应状态的善(goodness)完全根据相关状态中个人的效用特征来加以评判。”⑤森主要从两个方面批判了福利主义,尤其批判了福利主义把效用当作价值惟一源泉的观点。第一种批评意见是效用至多只反映了个人的福利状况,但是一个人的成就并不能仅仅根据个人的福利来判断,它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二种批评意见是福利主义把个人福利仅仅看成效用,无视其他意义上的个人福利,福利主义的这一做法同样是富有争议的。只要以效用为基础的福利主义计算所关注的仅仅是个人的福利,而忽视个人的能动性(agency)方面,或者说未能区分个人的能动性方面与福利方面,那么一些真正具有重要性的东西将会丢失殆尽。⑥效用的含义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将其解释为幸福或欲望的满足程度。对森来说,如果仅仅根据幸福程度或欲望的满足程度来测度人们的福利状况,这明显具有局限性,尤其在进行人际福利的比较过程中,这种局限性尤为有害。其中的原因在于,幸福程度所反映的是一个人能够期望得到什么以及自身的社会地位如何,这些都是与其他人相比较而言的。曾经有过不幸经历的人有着非常少的机会和非常渺茫的希望,他们与那些生活在幸运环境中的人相较而言,会更易满足于清贫的生活。仅仅侧重于欲望的满足程度,也会同样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后果。因此,对森来说,幸福程度或欲望的满足程度并没有充分体现人们的福利状况,效用并不足以代表人们的福利,人们也不能将效用等同于福利。虽然福利具有某种重要性,但是它并不是惟一有价值的东西,人们除了追求福利以外,还会追求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