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和批评流派一样,观念和理论从这个人向那个人、从一个情境向另一个情境,从此时向彼时旅行。文化和智性生活经常从这种观念流通中得到养分,而且往往因此得以维系。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旅行中的理论》① 一、阿多诺研究在中国的效应史 在沉寂20年之久后,西奥多·W·阿多诺(Theodor W.Adorno),这一难以定位的“最后一个天才”于上世纪90年代国际学界出现的“返回阿多诺”②热潮中重新登场。而伴随着法兰克福学派传入中国,阿多诺所遭遇到的,正是理论与思想在旅行中所已经、正在或将要遭遇的情形。由于阿多诺本身是一个具有多重思想面相的人,所以,中国学界对阿多诺的引入、接受和研究,其表现形态与实质性内容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侧重。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早的接触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成为了中国新时期的主题。国内关于真理标准与思想解放的大讨论,一方面为政府的政策转向提供了舆论和合理性的依据,另一方面为学术界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这是自20世纪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学术思想界再一次大量译介与引入西方思想学术资源的开始。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中,法兰克福学派被引进到中国。该时期的阿多诺研究,基本是被湮没在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整体性介绍和接受之中的。1988年,马丁·杰伊的《阿多诺》中文版③出版,这是第一本较为全面和细致地介绍阿多诺思想的中文译著。但在当时学术界的整体氛围之下,该书的影响并不明显。4年以后,该书有了另一个中文译本④。 在该时期,中国学界对“批判理论”的内部紧张,以及对处于虚构同一性中的“学派”成员间所存在的分歧与矛盾并未过多关注。因此,中国学界主要侧重于从批判理论的哲学角度对阿多诺进行研究和思考:在学派背景中被定位的阿多诺哲学观、意识形态论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关系、启蒙辩证法中对启蒙精神与文化的反思性批判。另外,由于该时期中国学界掀起一股美学热的思潮,所以阿多诺关于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思考,也就成为了中国学者的思想与话语资源。具代表性的是章国峰的《否定的美学与美学的否定》⑤与杨小滨的《T·W·阿多尔诺:最低限度的和谐》⑥。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造成了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而冷战的结束造成了国际政治格局与经济格局的巨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在“国家的推动下,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市场化而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立法方面的改革)的步伐较之1980年代最为开放的时期更为激进”⑦。 在该时代社会背景下,中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在90年代初期达到了自身的第一个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995年以前,用中文在大陆以及港台⑧出版的专论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及译著约有8种,有关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约4种,有关马尔库塞的约6种,有关弗洛姆(Erich Fromm)的约3种,有关哈贝马斯的约5种。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中译版⑨问世后,为中国学界正确认识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基础,并使中国学界对阿多诺的重要性产生了真正的认识。因此,从90年代中期以后,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成为知识界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对否定辩证法进行美学意义上的进一步诠释和剖析,对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批判的分析,以及对阿多诺的现代艺术观点评析的研究。有学者选取阿多诺思想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但也有学者力图对阿多诺的美学思想进行总体性的评析。他们大多都以阿多诺美学的“否定”、“批判”、“启蒙”、“最低限度的和谐”等概念为关键词或主要论点进行较详细的剖析。这方面的文章有:刘小新的《美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美学——阿多诺美学思想述评》⑩、《阿多诺文艺思想析论》(11),张伟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观剖视》(12)等。这些论文思路的基底仍然是站在美学或艺术理论的领域中对阿多诺的打量,而非从一个较为宏阔的思想史的视角或从阿多诺思想的自我理解出发。所以,该时期阿多诺研究重点的美学化倾向,其结果是将阿多诺的意义理解为“建立了其批判美学的标准和理想艺术的规范”(13)。此外,从1990年起,阿多诺的主要作品陆续有了中文译本,《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断》、《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著作相继出版。 进入新世纪,在2003年阿多诺百年诞辰之际,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联合主办的“阿多诺诞辰10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国内外学者近20人出席了会议。与此同时,《世界哲学》杂志在第6期开辟了“纪念阿多诺百年诞辰”专栏。 由于中国学界对启蒙与现代性问题的长期关注与思考,所以《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第二个中文译本(14)于2007年面世。和该著作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相比,该版本在资料的搜集与编排上更为详尽细致。中国学者对阿多诺的研究著作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总体观之,这些论作的关注点可分为两大领域。 首先是哲学、辩证法、社会理论领域的研究。张一兵的《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15)一书,为该时期中国阿多诺研究的热潮正式拉开了序幕。该书通过深入细致的文本学研究,首次揭示了阿多诺的代表作《否定的辩证法》的本真理论命意,该书与赵海峰的《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研究》(16)的专题性研究形成了呼应。张亮的《“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17)在掌握了大量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对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具有补白性质的文本学研究。此外,陈胜云的《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18)和谢永康所著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19),都在细读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形而上学批判、现代性问题等当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性命题,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深层逻辑进行了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