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2)03-0096-11 艺术理论研究者们长期被一个话题所困扰,这就是“进步”。在艺术中,存在着“进步”吗?当我们说艺术进步之时,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进步”?近年来,艺术界有一种放弃艺术“进步”观的倾向,常有一些艺术家和艺术史家们发表这样的意见,认为在艺术中,只有“变化”,没有“进步”。但是,如果他们进一步深思的话,就会发现,“进步”这个词是不能这么轻易放弃的。如果说,历史不只是事实的记录,而是规律的寻找的话,那么,如果没有了“进步”,艺术还有没有历史? 与此相关,随着阿瑟·丹托和汉斯·贝尔廷等人著作的发表,一个新的话题兴起了,这就是艺术和艺术史的“终结”。这是一个曾引起强烈反感的话题:艺术会终结吗?终结以后就没有艺术了? 实际上,“终结”、“进步”和“历史”三个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承认“进步”才能谈得上“终结”,同样,“终结”观又证明了“进步”的存在;而有出生,有成长,有繁盛,有衰亡,才有历史。 一、从“艺术的进步”谈起 艺术可以有种种“进步”。最常见的进步,也许是技术的进步。当我们观赏故宫博物院中的艺术珍品,特别是青铜器、玉器和陶瓷珍宝时,自然会心生感叹:真是一些能工巧匠的作品。在这些工匠身上,凝结了经过许多代人才发展起来的技能技巧。艺术与技术本来就是一回事,无论是中文的“艺”和“术”,还是英语的“art”,从词根上讲都与“技能”有密切的关系。①既然如此,它当然就有一个“进步”的过程。从没有技能到有技能,需要学习、发明和创造。一位工匠是如此,一个行业也是如此。在某种工艺、某一行业之中,技能不断积累,工艺越来越精巧,这就是“进步”。这时,就有了历史。所谓历史,要体现出这种进步。今天与昨天一样,明天与今天也一样,就无所谓历史。人幻想永生,实际上,没有死,就无所谓生,永生的人不生活在时间之中,也就不生在历史之中。 目睹过去的艺术,我们看到了由出生到发展,到极盛,再到衰亡的历史。青铜器曾是一种重要的器物,许多工匠在青铜器的设计和铸造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可以写出一部青铜器的风格演进、进化、发展,再到衰亡的历史。同样的例子,还可以在各种工艺制品的制作中见出。每种作品,都各有自己的“进步”,有自身的兴衰史。在这方面,一个更重要也更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建筑,工艺能力、对材料的运用和掌握,催生着不同的建筑观念。这些观念与材料所提供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石材的使用,砖和黏合材料的发明,拱券的技巧,直到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和大规模使用,金属和玻璃的采用,所有这些,与建筑风格的继承和发明结合在一起,改变着城市和乡村的面貌。这些都是难以否认的“进步”。 在视觉艺术中,一个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的“进步”是“对视觉的征服”。从画得不像到画得像,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不是好画。要做到画虎成虎,画犬类犬,对于个人来说,需要长期的训练;在绘画史上,这也需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才能实现。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埃及、印度、中国,这都是一个极古老的观念。这种观念可被表述为泛模仿意识。这种意识后来在不同的地方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模仿倾向。在欧洲,影响最大的就是柏拉图所描述的幻觉式外观的制作,由此形成欧洲美学的大传统。在美术史界,受到普遍重视的还有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通过对透视法的论述而发展出的有关视觉构造的理论,和瓦萨里在《意大利杰出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传》中对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画家的论述中所显示的对作出逼真再现能力的赞赏。 在“对视觉的征服”的进步观指导之下,艺术家们逐渐征服了人物的表情,衣服的纹饰,各种比例对称的关系,人物的动作与动态的平衡。透视技能的发明和各种透视法理论的丰富和使用技巧的拓展;从绘画的色彩使用,与所再现对象的色彩匹配关系到色彩在画面中的相互配合对整体色调的营构,到用色彩对特殊感受的捕捉,等等——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努力。他们创造性地使用现成材料,发明新的材料,利用材料制造新的效果。在艺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出现最优秀的大师,他们将当时的对该艺术的认识、所掌握的方法、可利用的材料等等所具有的可能性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大师们的成就令后世景仰,是因为他们创造性地将自己所属时代的理论、技能、技巧和材料所提供的可能发挥了出来。 “征服视觉”所导致的技能的进步,对于照相术的出现是一个诱导。从绘画到照相,使瞬间再现成为可能。这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正是由于有了这一步,才从照相发展出后来的电影和电视,完成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这一困扰了莱辛和无数美学家的问题,由于新技术的发明而得到改变。莱辛认为,《拉奥孔群雕》以及其他的雕塑和绘画,只能选择“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②来暗示时间性。同样,图像只能暗示故事。连环画有待于想象的补充,有时还需要辅以文字的说明。而电影和电视使真正字面意义上的图像叙事成为可能。这时,进步在一个新的轨道上进行着。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电视到彩色电影电视,电影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电视从小尺寸到大尺寸,出现越来越逼真的幻觉效果。如果说,艺术的目的在于制造幻觉,那么,所有技术的进步,都是幻觉制造能力的发展。致力于这种进步的人,会制造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这方面的努力的空间还很多,从立体声音和立体图像发展到味觉、触觉和动觉,到更大屏幕直至环幕、球幕,再到电脑和互联网所带来的互动性和侵入性,今天的“艺术—技术”水平离穷尽这个方向的各种可能还很远,然而,这是一个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