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的演变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梳理,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艺批评和列宁、毛泽东的文艺政策进行简单梳理,比较二者的区别,找出其中的关联,从一个侧面显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批评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文艺批评的基础上,形成了批评的“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继承发展了“历史标准”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演变成文艺政策。文艺政策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艺批评之间有联系,但在出发点、批评对象、侧重点和批评效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艺批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超越作品的宏观批评方面,二是结合作品的具体批评方面。宏观批评方面主要有两点:首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文艺批评的指南。恩格斯在《致保·恩斯特》中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①其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②这指出了物质生产发展和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意味着在从事文艺批评时,不能机械地用经济决定论来分析文艺作品。 具体批评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对文艺批评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理论说明,概括有三:其一,文艺要反映社会现实。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认为济金根领导的骑士革命之所以失败,是由具体的战争情况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这是歪曲了当时真实的社会关系。16世纪初的德国,真实的社会关系是,农民和城市平民才是革命的主力,骑士阶级本身就是一个没落的阶级,他们的革命注定是要失败的,与具体的战争情况无关。其二,借鉴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时所遵循的现实主义原则和方法“莎士比亚化”。它有三种途径:首先是进行人物性格刻画。恩格斯在《致斐迪·拉萨尔》中明确指出:“我觉得刻画一个人物不仅应表现他做什么,而且应表现他怎样做”;“根据……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③其次是真实地描写人的社会关系。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恩格斯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④再次是将艺术倾向性和描写的真实性有机结合起来。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中指出:“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⑤其三,对作家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指出:“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⑥ 综观这些批评,大致可以归纳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艺要能真正反映社会现实,二是文艺如何才能真正反映社会现实。文艺反映社会现实涉及文艺的思想内容,文艺如何反映现实涉及到文艺的艺术表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折射出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历史标准”和“美学标准”。 1847年初,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针对卡尔·格律恩的《从人的观点论歌德》,在谈到如何评价歌德时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⑦这里,明确提到“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按照通常的理解,此处的“美学”、“历史”,有两层含义:“一是观点,指的是有全局影响的文艺观点;二是指衡量作家、艺术家的‘尺度’,也就是标准,即文艺批评标准。”⑧因此,“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运用于具体的文艺批评,也可称之为“美学和历史的标准”,分而论之,即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从“形式”和“历史内容”两方面对拉萨尔的《济金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明确指出“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这不仅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评价《济金根》的标准,而且认为这是“最高的标准”。 美学标准,指的是从美学角度分析作品的审美表现和美学价值,它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尺度。此标准主要包括⑨:(1)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形象的生动性要求形象要有个性,能逼真地反映生活。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提到对“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是艺术形象生动性的基本条件。(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典型要求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揭示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规律。恩格斯在多封信中谈到典型问题:在《致敏·考茨基》中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指出了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提到“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求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统一。(3)艺术形式的完美性。形式的完美要求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某些艺术形式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所说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即是对艺术形式完美性的期盼。 历史标准,指的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考察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和思想倾向,它是衡量作品思想内容的尺度。此标准一般包括真实性和倾向性两个方面。所谓真实性,是指作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所达到的程度。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强调文学创作要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指出“细节的真实”是达到现实主义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所谓倾向性,是指作家蕴涵在作品中的立场观点以及通过作品描写的现象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认为作家的政治倾向应该通过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所描写的场面和情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来源于艺术描写的高度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