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的内涵、层次与现代转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剑晖,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31

原文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中西方很早就开始了对文体的研究,本文在对中西方文体演变梳理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辞典的界定,提出了新的文体定义,强调了文体的四个要素: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风格。并把文体分为五个层次:文类文体、体式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或民族文体。文章认为,我国传统的文体研究虽然内涵丰富,但多注重语言的形式方面,往往停留于直观性、经验性的层次,要给我国的语体文体研究注进新的活质就需要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1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0)10-0108-07

      一

      关于文体的内涵,我在《论20世纪90年代散文的文体革命》①一文中多少已有所涉及。由于“文体”一词义有多端,在我国古代或指称体制、体式、样式,乃至文笔、风格等等;在西方,文体则是体裁、流派、风格、类型、类别,甚至方式、样式、样本等的指称,可谓众说纷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厘清界说。

      什么是文体?按《辞海》的解释,“文体”的释义有二:

      文章的风格。钟嵘《诗品》卷中(陶潜诗)“文体省静,殆无长语”。又“观休文(沈约)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余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

      也叫“语体”,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有几种不同的分类,一般分为公文文体、政体文体、科学文体、文艺文体等。

       《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释义也有两项:

      指文章的风格体制。它决定于文学所反映的内容,由语言、结构、表现手法、文学技巧等形式因素构成,具有时代的、社会的、个人的特色。如文学史上的建安体、齐粱体、吴均体、元白体等。

      指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规格与程式,即文学体裁。就散文说,从表达方式分,有叙事体、说明体、议论体、抒情体等;就应用场合、书写程式分,有公文,社会交际应用文等。文体一旦形成,有相对的稳定性、独立性。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构成要素,是约定俗成的,必须遵守的。

      西方的文体学理论,虽不及中国那样丰富多彩,但对文体问题的研究同样从很早就开始。不过在古希腊时期,文体最初是一个修辞学的概念,那时的文体只是被视为演说中的一种语言说服技巧。此后,文体又有“思想外衣”之说,即认为“文体是思想的外衣”(切斯特菲德);有文体是“人本身”说,即认为文体与作家的思想感情、审美修养、个性气质密切相关(布封),还有“选择说”和“情景制约说”,即文体作为一种语言的表现,总是正确选择的结果。同时,文体的选择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交际情景即语境的限制(特纳)。当然,最能代表西方文体研究成就的,应是语体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伴随着现代语言学在文学理论界地位的提升与巩固,文体研究与语言符号研究的结合已成为潮流,并极大地推动了文学文体研究的发展。因此,随之而来的便有如下关于文体的界说。比如,艾布拉姆斯在《文学批评术语辞典》中就认为“风格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一个说话者或作家如何表达他要说的话”。而另一位文体学家卡顿也持相近的看法。在《文学术语辞典》中,他指出:“文体是散文或诗歌中特殊的表达方式;一个特殊的作家谈论事物的方式。文体分析包括考察作家的词语选择,他的话语形式,他的手法(修辞和其他方面的),以及他的段落的形式——实际上即他的语言和使用语言方式的所有可以觉察的方面。”在这两本权威的文学辞典中,两位文体学家都是将风格、思想和主题纳入到语言表达方式中,并以此为基点来界定文体的。至于韦勒克则说得更直接:“如果没有一般语言学的全面的基础训练,文体学的探讨就不可能取得成功。”②由此可见语言学对于文体研究的重要性。

      根据上面几本辞典对于文体的界定,以及我国古代文体论和西方文体研究的发展演变,我们大致可以这样来定义文体:

      文体是文学作品的体制、体式、语体和风格的总和。它以特殊的词语选择、话语形式、修辞手法和文本结构方式,多维地表达了创作主体的感情结构和心理结构。它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的凝聚。

      这个文体的定义,首先强调了文体的四个要素: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风格,同时突出语言修辞的选择与表达的核心作用。此外,还涵括了创作主体的个性特征、时代内容和文化精神。这个定义比之长期以来仅仅将文体等同于文学体裁或语言研究的文体观,无疑要丰富得多,也更贴近文体的本体。当然,在界定了文体的内涵之后,还必须注意与文体内涵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一,文体与文体学。文体,主要是就创作方面而言,它是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出来的最为鲜明的特征。而文体学则是对文体的研究和总结,有时也称之为文体论。如果说,文体是古已有之的文学创作概念;则文体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在20世纪西方语言学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确立标志着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已由原先较为空泛的文化哲学、艺术社会学向更实证、具体的文本内部迁移。有鉴于此,本文的理论阐释,主要在文体学的范围内展开。

      第二,广义文体与狭义文体。广义的文体,既包括群体的创作风格,如中国文学史上的初唐体、晚唐体、西昆体、台阁体、元白体等,还指应用语言中的各种语体,如因不同的职业,场合,语境而形成的广告语体、新闻语体、法律语体、科技语体,等等。中国古代的文体论,基本上是把最广义的文体都纳入研究的视野,即把应用性的文本都包括在内。现代的文体研究,则既有广义研究也有狭义研究。狭义文体研究指的是文学文体研究。它的任务是研究不同作家独特的语言体式,描述各体的艺术特征,并对文本进行结构的分析。但必须明确:狭义文体研究并不等同于文学体裁,也不仅仅是语言学的分析。

      第三,文体的“内”与“外”。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将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文体研究同样也存在着“内”与“外”的文体。不过,韦勒克推崇“内”而排斥“外”,而文体研究则应“内”、“外”兼顾,这是因为文体是由“内”与“外”诸种要素所构成,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分析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的文体特征;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描述一个文学运动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因为,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最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总体的文体特征,它是宏观文体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当然,任何时候文体研究的核心都应是以语言分析为标志的“内”视角研究,离开了语言分析和艺术形式的分析,一切关于心理学的、文化学的、人类学的文化研究都无从谈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