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和基本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11)04-0013-09

      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虽然公平的不同追求目标、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的结果,但公平的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道德坚持人格平等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其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坚持能力平等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其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和方式,但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和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同样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公平标准,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

      一、平等、效率和公平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

      认识教育公平必须首先认识平等、效率和公平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在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许多人总是把平等与公平看作等同含义概念,其实不然。平等未必公平,不平等未必不公平。平等是在人伦、经济、政治和教育等社会关系中,平均、同等对待对象的行为规范、表现及其评价。公平是在人伦、经济、政治和教育等社会关系中,以平等和不平等等方式对待对象形成的意义和关系状态为标准,对待对象的行为规范、表现及其评价。公平首先是公平的目标和标准问题,然后才是公平的制度、原则和评价问题。一切社会都在追求公平、正义和公正,没有哪个社会认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制度设计、道德、政治和经济原则是不公平、不公正和非正义的。一切道德、经济和政治原则都是为了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有益,但什么样的目标、制度和原则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有益,不同社会有不同认识,因此对公平也有不同理解。主张、制定和执行平等道德规范的社会,认为平等规范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是有益和公平的。主张、制定和执行不平等道德规范的社会,认为不平等道德规范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是有益和公平的。“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的作用比任何平等要大得多。”①“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②古代中国的“三纲五常”和“男尊女卑”等人伦关系,在现代人看来既不平等,也不公平,但古代人认为这种不平等才是公平的。现代人认为对男对女都是公平的“男女平等”绝不能说成“男女公平”。

      自古以来的所有人在自然生命的生与死面前都是绝对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非平等理论研究的内容。除此之外,社会平等都是相对的,其水平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平等是为了每个人的平均、同等或者均等发展和富足,而不是为了每个人的平均、同等或者均等平庸和贫困。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劳动改造世界、社会和人生,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丰富人生,自然世界对人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平等的标准、制度、原则、规范,都必须有利于调动每个人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每个人的劳动效率。有利于调动每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等就是效率,有利于最大限度惠及每个人的效率就是公平。公平是有效率的平等,未必是平等地有效率。有效率的平等并非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公平,当然也不是平等优先兼顾效率的公平,而是平等与效率的相互促进和和谐统一的公平。所有的效率标准都是多多益善,但不同的公平则有经济、政治、能力、性别等不同的标准和结果。由于人的劳动条件、能力、意愿和社会分配劳动成果的标准和方式不同,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人对人的尊严和权利、人拥有自然和社会财富的认识和实践不同,实际形成的劳动结果、社会地位、财富多少也不同。平等和公平虽然是相对的,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以往的历史为前提。“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③但任何社会无论采取什么标准,要保证不断发展就要保证基本的平等和效率,就要持续提高平等和效率水平。没有基本平等就没有平等,没有人的尊严,也不可能公平。没有基本效率就没有效率,没有发展,没有平等和公平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平水平是随着社会的基本平等水平提高而提高的,社会的基本平等水平越高,其公平水平就越高。许多道德两难选择的重要根源就是没有基本平等的生存保障。

      在基本平等基础上,人的发展、财富则有明显差异。平等与效率的相互促进和和谐统一的公平,包括以人格或者人头为标准的无差异的完全平等和人格与能力相结合的同异促进的差异平等,只能追求应该和可能达到的同异促进的差异平等。差异不仅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在基本平等基础上的差异也是鼓励劳动、学习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社会进步。把公平与效率并列,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目标,就意味着追求效率是追求不公平,追求公平就是追求低效率和共同贫困、平庸;就意味着追求公平不仅是追求平等,而且是追求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的无差异平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