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和谐的教师教育:问题与展望

作者简介:
庞丽娟,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姜勇,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洪秀敏,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先进”抑或“落后”:教师教育的“文化和谐”展望

      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时代,师范生担负着振兴中华民族与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师范教育是一种国家计划,是精神国防、国家安全的社会建构、历史传统和政经文化的重要一环。”[1]因此,每个国家都有立足于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的教师教育理论、形态与模式。自从1902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等师范教育以来,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师范生的人文养成,“往昔的师范生规矩严明,保守稳健,往往牺牲个人志趣天赋潜能,专心致志以教育为职志,资深优良的师范生服务四十年而意犹未尽,无怨无悔。个人生涯与国家前途命运攸关,期望学生‘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2]

      但可惜的是,中国教师教育在改革的进程中,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关注不够,颇有些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味道,认为西方的教师教育是“先进”的而中国的是“落后”的,“一百年来,我们重视国外的经验过多,而看重自己的文化太少。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教育确实走在了我们前面,而中国古代文化中也的确存在腐朽落后的东西,于是,中国的师范教育在观念不断求新的过程中忽视乃至批判中国传统文化”。[3]虽然这一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时刻需要惦记的是建设中国的师范教育,因此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传统。

      近些年,西方教育改革的浪潮以万马奔腾的态势席卷而来,我们理应看到其对教师专业自主、意识解放等带来的积极作用,但同样也要注意到它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上产生的。中国教师教育一直在进行改革与创新,但在追寻师资培育现代化之路的同时,往往将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和“旧”、“古代”、“落后”相联系,而将西方的教师教育视为“新”、“现代”、“进步”和“科学”的象征。我们应该承认西方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先进性,但不能否认中国的师资培育传统中亦有优良、高明之处。人为地划分教师教育的中西、新旧、传统与现代的畛域,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蔡元培先生曾明确指出:“是故鉴旧学之疏,而以新学进之,则可。谓既有新学,而一切旧日之经验皆得以吐弃之,则不可。”[4]张君劢也十分坚持中国的发展一定要走自己的道路,那就是必须重视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之建立,犹之种树,不先考虑本国之地宜,则树无由滋长,且国民习性与制度相表里,习性不改,则新制无从运用,此己之不可离者一。”[5]同样,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代化道路不能完全拷贝西方的模式,而是要会通吸收中西两种教育传统的优秀成果方能有所成就。

      然而在当前,也还存在着“中国的教师教育模式要与西方或国际接轨”的主张。对此,我们认为是不够妥当的。目前,世界各国的师资培育制度与模式林立,并不存在着一种所谓的“国际标准”的“轨道”。众所周知,欧洲的教师教育体制与美国就有很大差别,但各有特色,各具传统。即使在美国,由于各州情况不同,也没有统一的教师教育“轨道”。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丢掉了自身特点而去与别人‘接轨’,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适应而无视互补互接或双向交流,其最后结果必将丧失自身的国际地位”。[6]

      因此,中国的教师教育必须走向东西方融合、文化和谐,即不仅要借鉴西方的自由精神,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为开放和宽松的氛围,而且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以达到教师养成中的东西方文化和谐,真正实现自古以来倡导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宏愿。如果我们不弘扬中国传统师道的精神,不能奠定“师表楷模,范仪尊严”的专业地位,如何能奢望师范生起到传承文化、振兴中华的重任呢?可见,中国教师教育中的“自由”与“保守”应该是并重的,“自由”强调的是向西方学习,走向专业的自主与超越;“保守”则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重视师德的养成。“自由主义本应重顺应变迁,解放束缚。这个束缚经历史文化锤炼而成,只是后来却成为进步的限制。一旦毁弃传统,自由主义最多只是宽忍开通乡愿态度……自由主义者要苏醒回魂,必须把保守主义当成复兴基地。”[7]

      中国有着自己特色的教师培育传统,这是我们的财富,在对中国的教师教育传统进行批判和反省的同时,我们理应发现其优势与特色。中国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之梦,是将我们的师范教育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模式。在向西方,向世界各国学习的同时,我们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才能建设起真正属于中国的走向东西方文化和谐的现代教师教育。

      二、“市场”抑或“人文”:教师教育的“精神和谐”展望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传统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多元。同时,随着我国入学人口的增长,各级各类教师数量出现短缺,为满足迅速增加合格的教师队伍的要求,追求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很多地方面向市场,推行了师资培育多样化的体系与制度。事实上,教师教育走向市场,这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教育理想,即反对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包揽,否定福利性的教育政策,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教师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不应是政府提供的服务,而应该是自由市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自由竞争才能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与质量”。[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