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现

作 者:
陈辽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学时期的划分, 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后,一般都以“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期间为界,划分为旧民主主义文学(近代文学)和新民主主义文学(新文学)。“四人帮”粉碎、新时期到来后,又把1919—1949年间的文学称之为现代文学,而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名之曰当代文学。这不能说没有道理,而是有相当根据的。旧民主主义文学反帝反封建,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共产主义文化思想的指导,更没有共产党的指导。新民主主义文学则从一开始即有社会主义文化、共产主义文化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更把文学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加以指导,所以将旧民主主义文学与新民主主义文学加以区分,将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加以区分,是有根据的。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学成了主流,被称为当代文学而与现代文学有别,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当一个世纪即将过去,人们回顾20世纪的文学时终于发现,尽管旧民主主义文学、新民主主义文学有异,但它们都是反帝反封建的;尽管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有别,但它们都是在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共产主义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发展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发展的。20世纪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它与19世纪中国文学有明显的不同,而不必把它分得那么细:1900—1919年,近代文学;1919—1949年,现代文学;1949年以后,当代文学。这样,在本世纪80年代,即有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法出现,并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到了90年代,“20世纪中国文学”则已成为一门新学科。它有专著,且在高等文科院校里,有不少中文系讲授了这门新课程。

      仅就我看到的几部专著而言,它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都有独到的见解。栾梅健(苏州大学)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即从20世纪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作家知识构成等切点切入,探讨古典文学向新文学转化的根源与契机,回答了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面貌,它的根源是什么,对它的基本评价又该如何等问题,构想新颖,独辟蹊径。由包忠文(南京大学)著的《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实际是一部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发展史,着重论述了20世纪来中国文学各体观念的发展和总体观念的发展,虽然其中有些提法还可商榷,但不失为一家之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胡星亮(南京大学)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更是90年代世纪之交对20世纪中国戏剧思潮的反思。他把20世纪的中国戏剧思潮别开生面地划分为这样几个时期:1898 —1916 年的新旧杂陈的变革时期;1917—1929年的走向现代化时期;1930—1966年为中国的戏剧趋向民族化时期;1966—1976年,则是戏剧倒退时期;1977年至今为新的探索与拓展时期。胡星亮对20世纪中国戏剧思潮的时期划分,体现了他对中国20世纪戏剧的整体观,表现了他的史胆与史识,使他对20世纪中国戏剧的反思具有揭示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规律的性质,而对21世纪中国戏剧的发展有所启迪。

      正如唐代文学虽有初唐文学、盛唐文学、中唐文学、晚唐文学之分,但作为整体,唐代文学既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也不同于宋元明清文学。所以,“20世纪中国文学”这门新学科是可以成立的,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标志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与嬗变,标志着中国文学在20世纪始终在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和共产主义文化思想指导下的独特性。我们期待,这门新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将得到完善和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