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

作 者:

作者简介:
杜书瀛(1938-),男,山东宁津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我们以学术范型为重要关节点来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一个由2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到19、2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再到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定格”,最后到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这百余年的历史,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一是最初的二三十年,一是最末这20来年;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单调了一点。“学术政治化”是百年文艺学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一。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发展文艺学,必须不封闭,多元化。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0)05-0124-07

      “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对它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对象、性质、内容、范畴在总体学术坐标中的位置,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至于名称、术语等等,几年来进行了多次热烈的讨论和争论。这是一些在短时间内很难具有统一答案、很难得到圆满解决的问题,甚至在长时间里或者永远也难以画上有定论的封闭性的句号。笔者认为,它的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的开放性;正因为其开放性,才显出它的无限生机,才显出其自身具有的重大学术研究价值。

      一、学术·学术史·文艺学学术史

      我们要研究的是“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首先就有一个正名的问题,这个题目的核心词之一就是“学术”。按照中国的传统的一般的说法,“学”就是“学问”,而“术”,可以看作是获取学问和道理的途径、规程、手段或方法。至于“学问”二字,“学”就是学习,“问”就是询问或者问难。所谓“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后来就指专门的有系统的知识和道理。要获得某种专门的系统的知识或道理,就需要有“术”。“术”,近代和现代的辞书上说是“手段”、“方法”。古人也有以“术”为方式、方法者,如《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术”之一解。古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说文》:“术,邑中道也。”《后汉书·冯衍传》:“播兰芷于中庭兮,列杜衡于外术。”在这里,“术”是“邑中道”,或“中庭”外边的“道”。也就是说,“术”即“道”,但这是道路的“道”,与作为世界本体的“道”虽有联系却又有很大区别。前者是具体的“道”、“途径”,人踩着它按照一定的方向走向某种目的地或归宿;后者是抽象的“道”和“途径”,是大“道”、大“途径”,是涵盖一切的“道”和“途径”,它虽看不到、摸不着,却被中国古代的某些圣贤看作是整个宇宙、整个人类所摆脱不了的“道”和“途径”,它似乎是宇宙和人类的最高规定,也似乎是宇宙和人类的最终“归宿”和“目的地”。古人常把“术”与“道”连用组成“道术”一词是有道理的。“道术”即“道”(作为世界本体)之“术”。“道”是本,“术”为“道”所用,“术”为“道”服务。通过“术”(运行“途径”和“方向”,即道路的“道”)达到作为世界本体的“道”。这里还有按照一定的方向、途径、方法和规程操作以得“道”的内涵。在精神活动领域里,操作就是思维操作,也就是考察、检索、思虑、琢磨、分析、研究,其中有分解、有整合、有时分解、有时整合,有时既分解也整合。

      是否可以这样为学术下定义:学术,作为人类的一种高度自觉的理性的精神活动,就是对对象和问题,按照一定的方向、途径、方法和规程,进行专门的(经过一定训练的、专业性的)研究和探索,以得到系统或体系性的知识和道理。

      任何学术研究活动,不管学者本人是否清醒地意识到,都会按照一定的学术范型来进行。学术范型是指某个时代、时期学者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带有规范性的形态,它大体包括:哲学基础、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思维结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惯于使用的一套学术语码,提出命题、观念、范畴、术语的思路与类型,等等。从空间的共时性的角度来说,同一个时代或时期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术范型会有很大不同,如中国和西方。从时间的历时性的角度来说,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而不同时代或时期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术范型也会有重大差别,如古代和现代。

      如上所述,既然我们把学术定义为人类的一种高度自觉和理性的精神活动,是按照一定的方向、途径、方法和规程对对象和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探求以得到系统知识和道理;而且学术研究活动都会按照一定的学术范型来进行。那么,学术史就是这种为了求得系统知识和道理而对某种对象和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探求活动的历史;而且,学术研究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常常表现为学者进行研究时的学术范型的发展和变化;学术范型的根本不同或重大差别常常是不同学术阶段、不同学术时期甚至不同学术时代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文艺学学术史,就是对文艺学作为一种专门学问进行研究活动(也包括其研究成果)的历史(注:“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严格地讲,应该包括文学和艺术。但实际上,大学中文系讲授的“文艺学”课程或文学研究机构的“文艺学”研究活动,其对象主要是文学而很少涉及艺术,严格说只是“文学学”。多少年来,约定俗成,“文艺学”的名称就这样使用下来了,我们也只好从俗。);简单地说,文艺学学术史,就是文艺学的研究活动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或者说具体点是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学史学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的历史。它的对象就是文艺学的学术研究活动的运行过程、历史内容和发展规律。其中学术研究范型的变化,是把握文艺学学术史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即文艺学学术史与文艺学史及文艺学思想史的区别和联系。无疑,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密切到有时人们很难把它们泾渭分明地区分开。但严格说来,文艺学学术史不能等同于文艺学史,也不能等同于文艺学思想史。文艺学史侧重于文艺学(包括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学史学)本身的理论内容和理论思想的历史,文艺学思想史则主要着眼于文艺学(特别是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思想、观点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三者的关注点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对象又有交叉或重合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