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9)06-0061-04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谢林(Flidrich Wheleam Schelling,1774—1854)在艺术学理论上也卓有建树,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艺术哲学》,对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艺术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林是德国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斯图加特附近的小城,在杜宾根神学院学习时与黑格尔以及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荷尔德林同居一室。听过费希特讲授的知识学。1798年24岁时在耶拿大学任教授,成为黑格尔的同事,1801—1803年和黑格尔有过密切合作。在耶拿期间,谢林还结识了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兄弟、蒂克和诺瓦利斯等。耶拿市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所在地,耶拿学派则是德国浪漫主义鼎盛的标志,身为耶拿学派成员的谢林躬逢其盛。 1808年起谢林任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秘书长达15年之久。黑格尔逝世后,谢林接替他担任柏林大学哲学讲座教席。1796年以前谢林是费希特的信徒,后来他开始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形成了“同一哲学”。他承认“一切知识都以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的一致为基础”,思维和存在都服从同一的规律。但是,他把这种同一绝对化了,否定它们有任何差异和对立。这体现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17世纪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向斯宾诺莎哲学的某种回归。这种回归突出表现在谢林的自然哲学和泛神论倾向上。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导向自然哲学的诸理念》和《先验唯心主义体系》。 谢林的《艺术哲学》不仅是当时浪漫主义者各种片断的艺术学知识的系统化,而且是对艺术的哲学研究。它是思维自上而下的运动的结果,谢林从一般哲学原理出发,自始至终贯彻了对艺术作系统研究的辩证方法。另外,在《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一文中,谢林运用柏拉图的理式论解释了艺术和自然的关系。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艺术哲学占有显著地位。谢林把美说成是呈现于有限中的无限,它构成了艺术的基本特点。他写道:“……这种作品就终于把无限的事物表现出来了。而这种终于被表现出来的无限事物就是美。因此,一切艺术作品都以统摄了这两种以前出现的活动为其基本特点,这种特点就是美,没有美也就没有什么艺术作品。”[1]270 由于《艺术哲学》是一部相当艰难晦涩的学术著作,为了掌握这部著作,我们先要了解谢林的有关哲学思想。 一、自然哲学 谢林的哲学活动一般分为两个时期:自然哲学时期和同一哲学时期。他在耶拿时期的哲学活动属于自然哲学时期。《艺术哲学》成书的年代约为1801—1809年,该书是根据谢林生前演讲稿整理而成。首次演讲稿于1802年冬至1803年在耶拿,当时谢林任耶拿大学教授;其余数次于1804和1805年在维尔茨堡。虽然离开耶拿后,谢林已从自然哲学转向同一哲学,但是,他的自然哲学的许多观点对《艺术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谢林早期的“真正的青春思想”,并批判地吸收了其中的合理成分。“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哲学》一书中保留了谢林在那朝气蓬勃的早期(特别是其自然哲学创立时期)所形成的许多思想;而在谢林的哲学生涯中,卓有成效的是他创造‘自然哲学’的时期。”[2]29 1802年A.施莱格尔作了关于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的演讲,这次演讲和谢林1807年在慕尼黑作的同一个题目的演讲惊人地相似。不过,谢林的阐述要深刻得多。 “按照费希特的观点:自然界只是为了自我为了‘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对立面,以便自我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之加以克服、超越,从而实现其自身;与此相反,谢林认为自然界是有生命的,有精神性的,有目的性的。在自然界中,一定包含有一种主动的创造的力量,而且,这种创造的力量一定有一种不自觉的精神为其指导。这种精神被谢林叫做‘宇宙精神’。”[3]149—150在费希特看来,自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创造了自然,自然是自我的对立面。在谢林看来,人的创造性生命来自自然深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谢林的自然哲学含有对浪漫主义非常重要的原理。这种自然哲学主张,没有永远或者长期固定的现象。自然是一种不停顿的创造性生命,它创造自身,展示自身,逐步向前发展。传统的静止的观点在谢林那里彻底瓦解了。创造性生命成为浪漫主义的基本动因,自然、历史、社会中文化和个人中都存在着创造性生命。 为了深入理解谢林的自然哲学,有必要把握谢林使用的个两个术语。第一个是“混沌”。这是谢林从古希腊哲学中借用的术语。在早期浪漫主义者那里,“混沌”具有积极的意义。一切都产生于、开始于“混沌”,从“混沌”那里可以生出美、光明和幸福。“混沌”是创造力,是培育理性与和谐的温床。它反对独断,包含着各种可能性。而可能性是自然内在固有的自由,自然中隐匿的自由是人的自由的根源。 在晚年时,谢林回忆起青年时代在耶拿的生活,谈到那时的精神风貌,浪漫主义者敢于把自己的自由和整个现实相对抗,他们问的不是“什么是”,而是“什么可能”。也就是说,对于浪漫主义者来说,重要的词语不是“现实性”,而是“可能性”。可能性有许多方案,有多种选择。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发展途径。途径的多样性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它给人以更广阔的空间。即使某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也没有必要把它变成固定的模式。可能性不追求闭锁性和终极性,而追求多样性和创造性。创造赋予万物以灵魂,否则万物就非聋即哑。在这种意义上,浪漫主义者把美等同于新,对于他们来说,新就是发展,对现象的更新意味着使现象接近于美的要求。 旧世界就旧在它没有发展和变化,在这个世界中历史终结了,希望终结了,这是没有门窗的世界,是被不可穿透的墙壁隔绝的世界。 浪漫主义者的历史主义取决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历史主义不是仅仅由规律产生的,它由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