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做足“点”上的功夫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跃进,重庆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405400

原文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51
分类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前不久,笔者观察了几位市级骨干教师执教的语文“同课异构”研讨课,课题为冰心的《谈生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执教者在诠释课程改革新理念、展示语文教学新思路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笔者也由此发现,在一堂成功语文课的背后,还往往需要做足下面一些“点”上的功夫。

      一、找准“切入点”

      切入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就一篇课文而言,不同的执教者也许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但不同的切入方法就有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找准了最佳教学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它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骨干教师在执教《谈生命》时是这样切入的:

      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第一句。

      生(齐读):“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师:在同学们朗读时,我发现大家把一个字读得比较重,哪位同学来说说是哪个字?为什么要重读它?

      生1:“像”字读得比较重。因为这个“像”字用得与众不同。

      (学生笑。)

      师:“像”字用得与众不同吗?哪位同学再说说?

      生2:从题目“谈生命”来看,课文应该写“生命是什么”,可是作者一开始就写自己“不敢说生命是什么”,而“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个“像”字制造了悬念,所以要重读它。

      生3:这个“像”字还有统领全篇的作用,提示了全篇都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所以也该重读。

      师:噢!几个同学的发言让我们明白:倒不是“像”字用得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它标示着课文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在写法上与众不同,这个“像”还有统领全文、制造悬念的作用,所以我们重读它。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接着读后面的课文,看看在冰心的笔下生命到底像些什么。

      抓住一个读重音的字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新颖而富有启发性。其优点在于切口小,便于驾驭。这样切入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有效地理解“生命像什么”这一文学性表述中暗含的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这样切入的角度也很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这句话中“像”字有领起全文的作用,后文是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阐明了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这个“像”字是全篇行文的纲领,教学中抓住它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能够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挖掘“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是指教学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由于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回荡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林辉春《语文课堂教学系统的基点,支点与视点》,《山东文学》2007年第8期)因此,语文教学最大的着力点就是解读文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具体而言,就是着力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翻来覆去的诵读和默想之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准确地领悟文中小到一个字、词、句,大到一个段、篇、章,以至立意布局等等的妙处。

      教学《谈生命》一课,需要着力挖掘“生命像什么”等相关片段的文本涵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生命的内在价值。一位骨干教师在教学时,将着力点集中到解读生命像一江春水这一节的文本上:

      首先由学生自行默读文本,要求勾画出表示“一江春水”从发源到流入大海各种生命状态的提示语——四个“有时候”,自然而然地切分出文本解读片段。其次按顺序朗读、理解其各个生命历程:在春水“遇到巉岩前阻”一节,教者让学生从“怒吼”、“催逼”、“冲倒”等动词中,去体会生命在遇到坎坷时激发出的不屈不挠精神;春水经过“平沙”一节,引导学生抓住“静静”、“低低”、“轻轻”等叠词,去领略生命在经历坦途时的快乐与幸福;在它“遇到暴风雨”一节,就重点扣住“吹卷”、“击打”、“浑浊”、“扰乱”等词语,去感受生命遭遇诱惑时的暂时迷惘;在遇到“晚霞和新月”一节,引导学生通过句子“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理解其中所饱含的生命不息、前进不止的深刻内涵。再次由师生合作,梳理出“春水”的生命历程对应着的人类生命规律的各种特征:从小到大成长的经历,由弱到强到衰的过程,有坦途有坎坷的遭遇,有坚强而不停歇的精神等等;并板书。

      上述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文本解读历程有效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执教者不遗余力地把学生引入细读文本的境界之中,在揣摩玩味词、句的过程中,深入去发掘文中包含的人文内蕴,恰当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者还自始至终坚持重诵读、重语感、重表达的教学理念,在师生反复诵读过程中,不仅着力让学生把握词句表达的形式,还着力启发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将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凸显出语文课应有的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