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0)07-0050-05 一、教育公平的涵义变迁 教育公平是个“老问题”,常谈常新,其涵义随着社会发展而几多变迁。教育公平的涵义与受教育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社会对受教育者的看法)相关。 首先,前工业时代,受教育者的社会活动主要局限于家庭,不同家庭的受教育者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其—,家庭对其成员的“福利”负完全责任,每个家庭都类似我们今天称之为的“福利社会”,对自己成员的受教育状况负责;至于其他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别的家庭并不感兴趣。其二,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单位,一般有着足够的知识与背景教育其成员。例如,农夫家庭中,父亲教儿子种地,母亲教女儿纺织。这样的社会中,教育公平问题几乎不存在,家庭教育几乎可以满足其成员的一切教育需求,并使生活持续下去。 其次,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家庭的“福利”作用与教育地位出现变化。家庭之外的经济组织(工厂、公司等)纷纷成立,家庭成员逐渐在经济组织中工作,并将其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家庭的经济作用慢慢丧失。与此同时,福利逐渐成为社区的责任,因为社区的各种环境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潜在雇主的利益。例如,18世纪的英格兰,很多社区通过立法限制外来移民,因为其有可能增加社区的经济负担;雇主开始在家庭之外寻求劳动力,家庭作为教育的基本单位动摇,进而需要提供教育的公共机构,培训子女,使其能够获得基本技能,以便在家庭之外得到工作,社区有影响的人物逐渐对别人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状况产生兴趣。总之,这一切为公立教育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于是,19世纪欧洲与美国出现公立教育。公立教育的确立不仅仅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各阶层相互斗争的结果。美国由于没有强大的阶层传统,公立教育得以在19世纪早期确立;而英国直到1870年教育法之前,除极个别的教会学校受到政府资助之外,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公立教育体系。美国公立学校很快成为普通学校,为大部分孩子提供普通教育,但是上等阶层家庭往往把子女送入质量较高的私立学校,穷人、印第安人、南方黑人子女则没有学上;而英国恰好相反,社会阶层反映在教育的双轨上,工人阶层子女进入公立学校(board school),中产以及上等阶层子女进入私立学校(voluntary school,属于公立教育系统),二者学习的课程相差很大,甚至其管辖的部门也不一致,教育部(the Education Department)管辖公立教育,科学与艺术部(the Science and Art Department)管辖私立学校,只有私立学校的学生才有可能进入中等或者高等教育。 此时期的教育公平非常狭隘,英国教育为不同阶层提供不同机会,而美国南方黑人与广大农村几乎没有教育机会可言。英国1870年教育法主要服务于两个目的,即满足工业社会对劳动力教育的基本需要以及满足部分家庭对子女良好教育的需要;中产阶层为劳动阶层创设免费的教育系统(公立教育),为自己创设收费的私立学校(国家拨款资助),既使社会有合格的劳动力,又使自身阶层的优质教育需要得以满足。实际上,双轨制的教育还有第三个目的,即保持现有的社会秩序,防止工人阶层的子女通过教育改变已定的社会分层。英国19世纪后半期的双轨制教育类似美国20世纪前半期南方的黑人白人教育。但总体上,美国此时的教育更加注重公平:第一,其为受教育者提供一定年限的免费教育;第二,无论背景,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相同的课程;第三,不同背景的受教育者在同样的学校学习;第四,学校所在学区(学校由所在学区税收支持)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教育机会。此时期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有:其一,教育免费即公平,免费的教育可以消除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但是,教育免费并不代表家庭的教育成本为零,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很多家庭可能需要子女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劳动,而没有时间上学。除了家庭的经济需要之外,工人阶层子女的教育往往在中学受到限制,大学更是望尘莫及,未来生活机会受到极大限制,最终不得不回到祖辈从事的职业中去,社会阶层的影响依然强大。其二,教育有机会即公平,只要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机会,教育就称为公平。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地位相当消极,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教育机会,如校舍、免费的各种设施、相同的课程等,并使受教育者可以得到教育机会。至于“教育机会”的使用,则主要取决于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家庭的教育地位仍然强劲。 再次,义务教育的发展使教育公平的涵义出现转向。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半期,公立教育发展中已经出现义务教育的实践,民众的普遍教育水平开始向中学迈进。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发布报告,认为中学的课程过于学术化(古典化),应该转化成适合大众学习的课程。课程变革引起激烈的教育冲突,人们认为教育不公平主要反映在课程上,课程只为少数人设计但是却普遍适用于大部分人。随后,很多学校的课程发生变化,采取更加多样化的课程政策,而不是一种课程取代另一种课程,以使受教育者中学毕业后能够找到相应的生活机会,既可以进入大学,也可以从事某种职业。人们认为教育更加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