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的技能形成体系

——政治经济学视角

作 者:
许竞 

作者简介:
许竞,陕西咸阳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技能形成体制等。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国家的技能形成体系作框架要素上的理论阐释。基于工作技能本源于学校教育和工作场所学习这一事实,本文分析了国民教育系统在技能供给方面存在的逻辑局限性、业界职业技能培训的两面性(通用与专用),以及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对技能的利用方式与程度。旨在阐明一个国家的技能形成体系受其国民教育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共同牵制,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体制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0)04-0029-05

      技能已成为现代人类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要素。本文聚焦人的工作技能,或概称生产劳动技能。人是否能够掌握相关工作技能,不仅在于个人主观上的获取,而且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是否给予学习这些技能的机会和条件。倘若将技能作为“技能型劳动者”的代名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则可理解为技能在这个社会环境下的形成过程。考察技能的形成体系,便是对这一社会客观环境下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相关体制因素作理论分析。

      一、为何要考察技能的形成体系

      国外教育学界在技能形成方面已经积累了丰硕成果。譬如,英国莱斯特大学的艾什顿教授等人长期致力于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技能形成体系进行比较研究①。他们认为,理解技能形成的过程关键在于分析政府、教育与培训系统、资本以及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这四方因素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在维护和争夺相关利益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从而生成一种特定的体制环境。②技能则是在这种既定的体制环境中传递和形成的。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布朗教授认为,获得技能和使用技能都是一种社会行为,研究技能的形成不能脱离对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考察,因为后者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技能形成的战略目标,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对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公正等社会根本性问题的认识和解决。③另有学者强调,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技能进行分析时,必须重视劳资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以及国家在解决这种利益冲突时所扮演的角色。④

      国外现有研究的考察对象基本上都围绕西方发达国家。有学者指出,当前有关技能形成大多数研究倾向于忽视发展中经济体或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本身的具体情况以及这些经济体与传统工业化经济体之间的差异。⑤尽管在某些相关研究中,我国也成为某些学者考察的对象,但技能形成这一主题却未得到系统而全面的探讨。⑥在很大程度上,有关我国技能形成体制方面的研究目前之所以比较缺乏,部分原因在于西方学者所采用的“技能形成”这一学术概念及分析话语本身尚未在我国学术界得到较为准确的理解和内化。国内许多学者关于我国教育与培训制度的研究成果,并非是立足于技能形成这一视角对相关问题作学术考证。鉴于这一研究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考察国家技能形成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探索性诠释。

      二、技能的传播源头: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学习

      上学和就业是现代人在成人过程中必经的两个阶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个人工作技能的习得与更新是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学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当今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生产技术日新月异,而学科知识体系的更新却相对滞后的时代,工作场所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倘若将学校(包括高等院校)理解为专门从事培训生产的社会机构,那么它与企业的差异就表现在,后者在向员工提供培训的同时还从事着物质(或服务)生产。⑦某些在学校无法习得的工作技能经常需要到企业提供的工作场所中去接触和学习,反之亦然。⑧换言之,学校是专职于培训,企业则是生产之时兼培训。即使在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虽然主观上并未意识到有必要对员工培训进行有效组织,客观上却为置身工作场所的学习者提供着潜在的培训。因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人通常会自觉主动地接受并内化外界信息,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拓展。

      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人是在生产中学习生产知识,并掌握相关的生产技能。我们不妨将其称作原始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做中学”。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当前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学习类似于这种原始的学习方式,即在缺乏组织者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学习活动仅仅依赖于学习者本人的主动和自觉。后来,当艺徒制或学徒制出现时,学习过程开始有了组织者,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组织手段,基于工作现场学习这一本质特点并没有改变。学徒制的本质特点是寓培训(或学习)于生产,即培训与生产融为一体。只有当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后,学校才成为批量传播生活和生产知识与技能的专门机构。尽管学校教育已被国家发展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专就学习生产知识与技能而言,原始的以及学徒制等传统学习方式并未随之销声匿迹。相反,在学校教育难以应对生产技能快速更新的形势下,这些传统的、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习悄然受到关注。学校教育的发展日渐受到“泛教育”⑨现象的挑战,工作时空下的学习已然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诉求。

      三、国民教育系统在技能供给方面的逻辑局限

      国民教育系统是国家长期经营的结果,它直接反映执政党、政府的意识形态。从教育内容上看,基础教育通常是普通教育,即授以学生人类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通用文化知识与技能。当前我国九年义务阶段的教育,当属普通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教育可简单概括为“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般认为,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供的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普通高等院校提供的教育则是专业教育。从资格水平上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只有中等专业(中专)、大专和本科三级。而专业教育通常是学位教育,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三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