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应对贫富差距、促使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迅速进入现代化的重要口号和举措。 现代教育既要保证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知识技能,又要强化人们融入不同社会经济环境的能力。 各国有关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在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范围内进行,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也在大量地吸纳国际社会教育公平的理念框架和实施路径。 近30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其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和目标体现在各类国际公约和重要的会议目标表述中,前者如国际人权公约(ICCPR)、儿童权利公约(CRC),后者有著名的《达喀尔行动纲领》和由此形成的“千年发展目标”。本文所探讨的“国际视野下的教育公平”,正是指对全球教育产生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倡导的有关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也是基于发达国家的有关理念、实践和研究而提出的。 教育公平: 功能与价值 冷战结束后,一方面,全球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另一方面,国家、地区、民族之间发展呈现出的却是越来越明显的差距和不平衡。“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应对贫富差距、促使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迅速进入现代化的重要口号和举措。在众多的社会公平诉求中,教育公平与每个人的生命和经验相关,是可见的、可为的“社会公平”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如果说,社会公平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事关社会发展效益,那么,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发展与效益的最佳路径。这是因为,教育不公平影响个人的效能、成功,剥夺个人享受发展成果的权利,教育不公平将带来人类智力和潜能的最大浪费,带来生产力效率的低下以及不平等社会地位“合法的”代际的自我复制,甚至引发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义:第一,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应主要取决于其本人的才能和努力,而不被其他因素所限制”;第二,是“避免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成果(教育权享有),也是个体社会成就性发展的最大机会。此外,市场、民主政治、人权等是国际社会最为看重的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要素。 基础教育事关起点公平,个体早年基础教育机会不足与日后政治权利缺失、疾病、贫困等彼此强化,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的“不平等陷阱”。此外,基础教育不平等,一方面,可能导致社会弱势人群“劣势内在化”和社会活力丧失,导致社会隔离;另一方面,贫困以及教育不足给个体带来的认知和理性缺乏,驱使人们从事高风险甚至违法的生计活动。因此,对基础教育公平性的要求更为迫切。 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教育不公平是社会不公平的副产品。同时,有关研究也发现,在缺乏公平的社会里,即使小范围相对公平的教育成果也不可能转化为人们社会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从区域发展来看,全球化带来“赢者无边界”,移民和流动促进经济增长,也带来社会和教育新一轮的复杂化的不公平,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教育质量又决定移民、流动人口的获益大小和成败,更加大了人的个体发展的差距。 教育公平:挑战与举措 ——贫困儿童早期教育:在贫富不均的社会里,认知能力发展的差异在很小年龄就反映出扩大的趋势,营养不足、认知能力缺乏以及交往能力的薄弱往往带来学业表现平庸和经济社会收益低下。因此,对最贫困儿童的教育提早开始,有助于竞争环境的公平,这些举措包括公共投入开办学前教育、提升母亲的教养技巧、提供营养和免疫、专业志愿者定期服务和检测等。 ——男女教育水平差异:目前,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教育不平等是由男女教育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研究表明,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的性别机会均等并不能自然实现教育的性别平等。通过教材、课程的变革以及教师的培训,无性别歧视的学校教育鼓励男生女生体验各种可能的人类活动,在无威胁、无暴力、非边缘化的、不沉闷的环境中充分参与学习。解决教育中的性别鸿沟问题既不缺乏知识,也不缺乏可选择的政策,而是缺乏承诺和卓有成效的行动。在发达国家,一项通常的选择是提升女孩子学习数学、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比例,因为这些课程和专业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至关重要,而女性在这些方面的潜力还未开发。此外,教育中性别平等的改进成效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平等的条件,一方面,会加剧女性在教育上的过分投入和努力;另一方面,也会加剧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族群教育公平:全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有50%的儿童在上学以前很少使用学校所用的语言,语言、文化、宗教的多样性,常常带来辍学率、失学率高与学习生活适应差、学业表现不良等诸多问题。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各个国家采取了多种办法,例如,要求学校的正式教科书当中,正确反映男女性别以及多种多样的文化和不同民族的贡献、文化和观念;学校文化及其活动要反映文化和阶层的多样性;学校的培育方针,要指向不同的人种、社会阶层和使用不同语言的全体学生,制定积极的进取目标并尽力帮其得以实现。 ——阶层流动与教育公平:现代学校制度最神圣的理念是希望教育带来学生及家庭的社会向上流动,但是很多对学生学业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学校影响,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学业的重要因素;入学机会并不能保证社会向上流动,辍学、学业失败及学校适应不良是由教育过程中的复杂因素所致的;与此同时,教育不公平,弱势儿童在低质量学校学习,将形成更大的贫困或处境不利循环圈。因此,各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上采取各种举措,比较普遍的做法有,加强对不同社会群体儿童的学业监测,把缩小基于族群、性别、城乡背景带来的学生各学科成绩差异作为学校发展目标,也作为政府资助学校的依据。这是因为,各国政府清醒地知道,教育如果不给社会底层的广大家庭带来希望和出路,社会矛盾和动荡随时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