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0)01-0067-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教师反思”的研究日益增长并逐渐形成高潮。“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性实践”、“反思性教学”等教师教育领域具有国际性的改革运动,形成并推动了这一高潮。由此,教师反思与教育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反思日益成为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在这里,怎样理解教师反思、教育实践、教师之教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成为理解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然而,如果只是一般日常性地谈论教师反思的意义和作用,也许很难触及问题的实质和根本。本文基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在反思与原意识的内在关联中,探索关于反思问题的更加深刻和根本的理解,将关于反思的理解推进到意识的层面,追问教师反思何以可能的问题。这一努力和探索既是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重要启示意义的具体体现,也将形成关于理解教师反思、教师之教以及教师教育的新视角和新途径。 一、现象学视阈中的原意识①与反思 现象学视阈中的反思问题,可以通过关于“原意识”与反思的区别和联系而展开,我们在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中将会看到:首先,原意识的原初性质和优先地位得以确立;其次,反思的根本性质及其与原意识的内在关系将得以真正的澄清。反思作为一种意识,是对原意识的直接觉察和把握。现象学首先肯定了“原初的”“自身意识”的存在。即“原意识”的存在,所谓“原意识”,“它无非意味着对在进行之中的行为本身的一种非对象性的意识”[1](p.390)。在这里,“原意识”同时包含着两层涵义:首先,原意识意味着人在行动过程中,不仅能意识到某物存在,而且同时能意识到行为本身。譬如在看到一棵树的时候,看的行为同时也被看者本人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胡塞尔在《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中就曾指出:“每个行为都是关于某物的意识,但是每个行为也被意识到。每个体验都是‘被感觉到的’,都是内在地‘被感觉到的’(内意识)。”[2](p.168)这也就意味着原意识是对正在发生的行为本身的内在地意识到,原意识是一种内意识。其次,原意识是对其自身行为的“直接的”、“当下的”觉察,是以一种非对象化、非课题化的方式觉晓到行为自身。正是由于原意识是对正在发生的行为的直接意识到,因而原意识可以始终伴随着行为的进行,而不将其对象化,这使得原意识能够把握到正在发生着的、流动的行为本身。因此,“原意识”,“这种对意识行为本身的‘意识到’或‘自身意识’始终伴随着意识活动的进行,但它本身不是第二个与其并行的行为,而是每一个意向体验的内部因素,意向体验通过这个因素而能够意识到自身。正是这种‘原意识’存在才使得意识的时间性、流动性得以被把握到。”[3](p.475) 反思在现象学视阈中意味着对原意识的觉察和意识到,并使其对象化、课题化的过程。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通论》中指出:“反思是这样一种行为的名称,在这种行为中体验流连同其复合关联物(体验因素、被意向物等等)的出现,成为显然可把握的和可分析的。……它是对一般意识认识的意识方法的名称。”[4](p.123)由此可见,反思是对“意识流”、“自身意识”即“原意识”的觉察和意识到,从而使其成为“显然”“可把握的”和自觉的。反思正是对原意识课题化地集中、自觉指向,反思是对原意识的觉察,这意味着反思“仅仅是将那些始终已经非课题地和未被顾及地行使着效用的东西提升到课题意识之中”[1](p.407)。 在现象学关于原意识与反思的关联关系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原意识”作为原初的自身意识,是一种“内感知”、“内在的自身意识”,即原意识总是以一种非对象、非课题的方式觉晓到自身。不同的是,反思则是对“原意识”的觉察,反思是将“原意识”对象化、课题化的过程。这意味着具有原初性和优先性的是原意识,反思是对原意识的觉察和课题化的意识到。首先必须是有了原意识,反思才可能产生,因而相对于原意识的“原初性”而言,反思是“第二性”,不论时间多么短暂,反思和“原意识”总是存在着“距离”[1](pp.401~402),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距离”,反思作为对原意识的觉察,它已经不是原意识,而只能是对原意识的“变异”和“再造”。[1](p.401) 其次,正是由于这样的距离存在,恰恰使得反思具有了自己的功能,正是由于反思的存在,才使得原意识能够更加集中、自觉地被觉察和意识到。现象学哲学家黑尔德就曾指出:“在觉知的自我与被觉知的自我之间必定存在着一个间距,只有这样,一个反思的目光束才有可能从自我出发再朝向自我。”[1](p.402)萨特也曾强调,原意识“若没有反思行为发生,就永远不会显现出来”[5](p.15)。这就意味着虽然“原意识并不是通过反思而产生的”[1](p.408),但是却“只有通过后补性的反思才能被发现、被澄清并且在这个意义上成为对象;甚至在原意识和后反思之间的区别本身也是在反思中才得以显现出来”[1](p.388)。 在这里,反思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得到凸显:反思是一种自觉、集中的意识指向,是一种课题化、对象化的意识,正是由于我们的意识中始终是有这样的反思意识存在,才使得我们的自身意识能够从混沌未分的整体视阈中被凸显出来,成为我们意识注意的焦点,从而将自身意识提升到一种课题化、对象化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