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论话语表达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种有着良好语言表达方式、对读者具有话语吸引力的理论未必有好的实践效果,但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则肯定不会有好的实践效果。教学理论也当如此。以此对照审视现实中的教学理论话语表达,我们发现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理论的传播,使其难以在教学实践中扎根。 1.术语较为生僻 思想的深刻与否与语言表述方式是否晦涩生僻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往往是那些内涵丰富、深刻却以浅显、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思想或理论。如在《时间简史》中,史蒂芬·霍金以其清澈明晰、妙语如珠的语言将人们带进被誉为“天书”的理论物理的最前沿,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着制约宇宙的原理。然而,曾几何时,在教学理论乃至教育理论的语言表述中却出现了追求晦涩难懂的学风、文风。这一方面表现在不少理论文章和著作追求用词的生僻,用生冷的字眼代替原本浅显易懂的词汇,故弄玄虚,似乎词汇越是生僻越显示学问的高深,语句愈是晦涩愈证明理论的深邃。另一方面则突出表现为在教学理论甚或教育理论的表述中大量借用其他学科诸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的概念、术语,丧失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表述风格,也造成了教学论学科内部理解上的困难。 前者用词的生僻毋庸讳言,这种方式阻隔了人们的理解,也影响到教学理论的传播和应用;就后者而言,则需要把握一个借用的“度”与“时”。这里并非反对教学理论对其他学科特定名词的适当借用,没有适当的借用肯定会带来教学理论的自我封闭,失去了理论本身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命力,但教学理论中特定的词语必须能够为一般教学理论研究者或实践者所领会与感悟。 这种晦涩的文风常使一般理论者发出“读不懂”的感慨,也使更多的实践者对教学理论望而生畏。教学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因实践者对理论的疏离而无以为继。 2.概念使用比较随意 一种理论或者一门学科,不仅应该有大家相互认同的概念组成,而且其中每一个概念自身的含义也应该明晰、准确,否则就失去了彼此交流、讨论的依据。概念模糊不清,会导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自相矛盾和随意性。正如有学者认为,如果概念不明确、模棱两可、术语混乱,研究者就束手无策,失去了一个可靠的工作部门。[1] 以此反观我们的教学理论表述,概念模糊、使用混乱的表现特别明显。有关概念使用比较随意,许多概念本身也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在相关概念并不统一的前提下,诸多问题争来争去,实际上却是在不同层面上讨论问题,以至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更不能形成一致的认识。 同一学者在同一理论中对同一概念使用的随意性,更易令人费解。许多词语用在不同语境中便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在教学理论的具体表述中,假如论者对许多概念本身缺乏明晰的确定,对同一词义又不能在一篇文章、一部著作中一以贯之,则影响了作者思想观点系统、清晰的表达,也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和困惑。 3.句式表达偏于冗长 人们经常使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即使相同的思想或者内容,人们也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和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至于孰优孰劣则无绝对划分,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加以区分。但每个句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相对的使用范围。如教学理论,由于其所需要阐释道理的深刻和严密,以采用富有力度、书面化的长句为多。同时,语言种类不同,也往往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句式。如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多用各种从句,而汉语中则没有这种从句的表述。 中国近代以来的教学理论多为舶来品,这不仅表现在理论本身蕴含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西化,也包括了语言表述方式的西化。在翻译过程中,诸多引自西方的教学理论往往只是语义的转换甚至直译,缺乏必要的句式转换。为表达复杂的从句含义,这些译作往往在句中搁置大量定语或者状语加以修饰,致使句子冗长,令人费解。这种语言表述方式慢慢成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学术语言的范例影响着众多理论研究者,带来了教学理论话语表述中句式的冗长现象,影响人们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理论话语表达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术语生僻、概念混乱、句式冗长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人们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也使得理论失去了自身本应具备的价值与生命力。探寻种种问题的背后,既有我国学术规范缺失、学术传统的影响与制约,也有人们投机取巧的心理在作怪。 1.学术失范是根本原因 学术研究必须在一定的学术规范制约下进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然而,目前我国学术规范建设尚不完善。学术生产制度和学术评价制度往往和出版制度、职称制度、项目课题制度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学术研究往往带上了更多的功利色彩,而失去了纯正研究的意味。2004年6月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这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者当然包括教学理论研究者应该也是必须遵守的学术规范。然而这一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其相配套的措施,而使其“硬”约束力大打折扣。现如今,支配研究者研究行为取向的更多是学术评价,主要是指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刊物的级别,这也成为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动机。由于缺乏有效的学术规范指导和约束,教学理论研究者为求其研究果尽快见诸报端纷纷寻求各种捷径。由此,教学理论包括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概念、术语的标新立异、生僻怪诞并以此哗众取宠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